日期:2020-04-19 10:13:25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168 次
上海发展在线新经济,勾起了特斯拉一颗“玩心”。4月16日,特斯拉宣布入驻天猫,开设官方旗舰店,计划在4月22日开启“侬好上海”等8场直播,将在直播中送出Model3的48小时试驾权、充电券等权益。
特斯拉此举,顺应的是新技术支撑下的新经济格局。近年来,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蓬勃发展,与现代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而一场疫情,又助推这些“新基建”更迅猛发力,一大批“在线新经济”应用场景在上海迅速浮出水面。
无接触贷款,做小店复苏“供血库”
朱诚位于新天地的ZOOCOFFEE,是无数受疫情冲击的店铺之一,却正靠着“新基建”开源与回血。
早在2月初,朱诚便迅速组建外卖团队,并通过饿了么平台在疫情期间开设的“极速上线”功能,用了不到3天时间,完成了店铺注册、审核和上线。一周后,因疫情归零的营业额出现起色——尽管店门仍关着,但线上业务已拉回至少30%的往日客流。
靠着这家咖啡店多年来的“流水账”,朱诚还为自己的另两家小店,一家早教中心、一家设计公司争取到了贷款。疫情中,根据支付宝和网商银行对上海小微经营者的调研,有96%的经营者表示,最头疼的问题在于房租和人工成本,他们的资金缺口在100万元以下,只要获得一定的贷款支持,都有信心活下来。不过,线下贷款要跑银行、交材料,困难指数因疫情又加重,怎么办?“在线新经济”令朱诚再尝甜头——他通过支付宝上的“网商贷”申请贷款,手机屏幕背后的人工智能迅速对其小店的过往经营数据、用户评价等进行综合“画像”。3分钟后,他就收到了20万元贷款。
据悉,疫情发生后,全国工商联会同多家行业协会,与网商银行共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这一计划正成为小店复苏的“供血库”,今年上半年有望支持全国约1000万家小微企业。
生鲜新零售,突破坪效“天花板”
赵圆圆是盒马新江湾门店的拣货员,因日行6万步而被称“每日马拉松”。疫情开始至今,她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即便近两周到店客人多起来,线上订单依旧增长。不少用户在疫情中养成的“用手机买菜”习惯,在疫情趋稳后仍得以延续。像新江湾店一样,今年以来,全国200多家盒马鲜生会员店线上流量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线上订单比重自50%增至80%。
赵圆圆的“每日马拉松”足以证明,生鲜电商的新零售场景,正在突破线下门店的坪效“天花板”。在此新场景激励下,越来越多农产品基地正被数字“武装”。4月17日,盒马鲜生产业基地落子浦东航头镇,并与当地签约共同打造“盒马村”,将对接8个农业龙头企业、20个合作社和44个家庭农场实现数字化转型。所谓“盒马村”,即根据订单为盒马种植农产品的村庄,通过接入盒马遍布全国的供应链网络和销售渠道,这些村庄有望从分散、孤立的生产单元,转变为生鲜电商新零售场景下的销售单元。
生鲜新零售中,除了手机看图下单外,还有县长带货、院士直播等更多直接刺激需求的新玩法。连日来,有25万拼多多网友围观了小龙虾重镇河南潢川县县长兰恩民的小龙虾盛宴,这场连续16小时的直播,地点涉及“稻虾共作”养殖基地、小龙虾交易市场和小龙虾餐厅。在县长夜宵“吃播”的1小时内,迅速卖掉25万只小龙虾。据拼多多相关负责人介绍,生鲜产品复购率较高,通过补贴和直播激励,可有效培养和锁定忠诚用户。拼多多数据显示,1月迄今,米面粮油、肉禽蛋类和新鲜蔬菜的订单量均较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40%。
无接触配送,保温柜冷链柜将细分
位于静安区兴业太古汇LG2层智能取餐柜,是饿了么在疫情期间投入使用的首个智能取餐柜,由外卖小哥扫码放餐,白领凭码取餐,双方各不接触,更节省了彼此等候的时间。关键在于,取餐柜具有物理保温和自动消毒功能,可精准破解疫情中的消费痛点。
无接触配送,本是疫情中的权宜之计,却有望在未来得到大规模推广。饿了么智慧物流部负责人吴雪炜告诉记者,疫情成为解决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这一瓶颈的加速器,饿了么预计在全国投入3000个智能取餐柜,其中仅上海地区就达1000个。
事实上,不仅在餐饮外卖领域,智能取餐柜还适用于药品、商超用品、蔬菜配送等场景。为此,3月上旬,饿了么和菜鸟驿站在上海试点“共享开放柜口”服务,由此打通了普通快递与即时配送之间的那堵墙。另外,在已有保温功能的智能取餐柜基础上,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还正在研究推出符合冷链要求的取餐柜,将智能取餐柜的应用场景进行细分,以满足各种不同需求。
分析数据显示,智能快递柜作为无接触配送的重要载体,今年或迎需求爆发。2019年,智能快递柜存量规模约33万组,预计到2025年可达200万组。
“耳朵经济”、在线逛展增量可观
人美声音甜的女主播“三月三”,每晚8时都会在喜马拉雅音频平台上直播,她的“三月三公会”月流水已破100万元。
上一篇:上一篇:哈佛大学专家:重启经济前美国需将新冠病毒检测能力提至3倍
下一篇:下一篇: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支持中央有关部门声明 反对“政治揽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