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4-23 05:06:46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76 次
姚淑梅 杨长湧 李大伟
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转折点,世界经济步入深度调整和转型发展期,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交织,新旧动力转换难以无缝接续,经济步入弱复苏小周期。长期看,世界经济正处于第五轮长周期的下行阶段,在人口、技术创新和宏观政策等深层因素的制约下,供需两侧都受到明显抑制,将在较长时期呈现弱增长态势,总体风险偏于下行。
世界经济处于长波周期调整途中的弱复苏小周期阶段
从长波看,世界经济处于第五轮长周期下行阶段。在技术创新周期、信贷周期和制度变迁等因素交织作用下,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大体经历了五轮长周期,每轮周期约50年左右(参见表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是第五轮周期从上升阶段(1990年-2008年)到下行阶段的转折点,世界经济从危机前近6%的中高速增长转向衰退、萧条和曲折复苏。未来5-10年,人口加速老龄化、通用技术创新难有新突破以及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空间大幅收窄等因素将继续抑制消费、投资和供给,加之经济全球化面临新的结构性挑战、国际贸易仍将疲软,世界经济预计持续呈现弱增长态势,再次进入上行周期尚需时日。
从短波看,世界经济步入弱复苏小周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大致历经了1983-1988年、1994-2000年和2002-2007年三轮上升小周期(参见图1,下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触发了新周期的转折点。2009年世界经济陷入战后首次衰退,2010年反弹后一路走低至2015年的3.09%。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世界经济增速自2016年一直到2021年都将呈现持续走高态势。目前可将2010-2021年视为一个可预见的经济小周期,其中2010-2015年世界经济处于该周期的下行阶段,2016-2021年将处于该周期的上行阶段。与历次小周期上行阶段相比,2016-2021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将仅为3.62%,低于1983-1988年的3.91%、1994-2000年的3.66%和2002-2007年的4.77%,是历次经济复苏最弱的上行小周期。
世界经济增长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受多因素制约
人口加速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和劳动供给形成深层抑制。这已成为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新兴市场共同面临的难题。联合国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7.3%,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15年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提速。受生理特点、消费倾向和收入水平等影响,老年人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总体低于中青年,人口加速老龄化将给居民消费带来复杂影响和制约。同时,人口加速老龄化降低劳动参与率,抵消人口总量增长对劳动供给的积极作用;加之高收入经济体及我国劳动力数量已达峰值,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长期化,扩大劳动供给从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受到明显制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15-2020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潜在增长率为1.6%和5.2%,较2001-2007年分别下降0.65和2.2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共同主因。
通用技术创新难有新突破对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投资形成深层抑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仍处量变阶段和突破前夜,距离真正爆发预计还需要10-20年。关键是,迄今为止的创新仍以信息技术智能化应用为主,属于信息技术革命的延续和深化。如,2000-2014年美国专利申请居于前十位的技术领域中,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就有4个领域。其中,计算机技术居第一位,专利申请占比11.11%;数字化通讯、半导体、电信等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占比共11.92%。这意味着,短期内将难以产生类似蒸汽机、电力和信息技术的新的通用技术(GPT)。而从历史经验看,只有通用技术创新才能广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和资本深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特定领域的专用技术创新很难发挥这样的作用。在通用技术创新难有新突破的形势下,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明显放缓甚至下降,成为全球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同时,通用技术创新难有新突破导致新产业难以集群式成长,企业投资空间缩小、收益率降低,经营目标普遍从利润最大化转向负债最小化,去杠杆化加快、信用收缩加剧,对经济上行形成拖累和阻滞。
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空间大幅收窄,依靠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难度明显上升。从货币政策看,发达经济体普遍接近零利率,欧元区、日本等六个经济体已经实施结构性负利率,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加大,对总需求的刺激作用递减。从财政政策看,经过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普遍的加杠杆操作,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负担率急剧攀升,今年预计达107%,较2009年提高15.3个百分点;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的债务负担率预计分别达108%、93%和249%,财政整顿压力加大,依靠减税和增支刺激需求的余地较小。
新旧动力转换期增长动能不足是世界经济弱复苏的主要原因
上一篇:上一篇:温彬:强化逆周期调节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下一篇:下一篇:交银国际洪灏:本轮经济周期已至末端,中国股市零和博弈阶段有望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