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5-07 17:20:47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121 次
千呼万唤,央行数字货币终于来了,据《中国科创板日报》报道,央行数字货币首个应用场景将在苏州市相城区落地,报道称,苏州相城区各区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资通过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代发的工作人员,将在4月份完成央行数字货币数字钱包的安装工作,5月,其工资中交通补贴的50%,将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到手。
全球数字货币发行与流通离不开“扫一扫”专利
据悉,支付宝也参与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研发、发行、支付形式、支付通道和设备研发工作。据了解,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采用双层架构,需要运营机构参与数字货币的二次发行。支付宝在今年2月21日的专利申请背景介绍中提到“支付宝很可能会参与央行数字货币的二次发行”。在2月28日申请的专利“数字货币钱包开通的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表明支付宝提供了数字钱包的技术和硬件开发工作。专利书称,数字货币钱包具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字货币钱包提供不同的服务,开通请求中携带有用户标识。
但离线钱包也必须扫码支付,而“扫一扫”是发码行董事局主席徐蔚的研究发明成果。是中国领先于世界科技为数不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它包含了离线钱包的扫码支付功能。超越了现有的支付模式,这一杀手级的扫码入口专利,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互联网的垄断地位,改变了全世界的行为方式。
呼之欲出的码链数字资产在全球经济体中,尤其是“一带一路”中的国别、地区间产品和服务互补性很强,易货交易、投资需求非常旺盛。而传统的易货交易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因为,现有国际贸易结算单位存在没有锚定物的缺陷。各国中央银行控制的非实物货币供给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滥发货币,导致货币贬值。而目前的国际贸易结算中,美元占比41.68%,人民币占比只有1.9%,这就导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不得不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而美元不断地增发有可能引起美元信用危机,而紧盯美元,最终只会引爆人民币的信用危机。因此,如何建立有“锚定物”的数字资产就很重要。而现有的“数字资产”同样拥有与生俱来的缺陷,例如,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比特币,因为其基于IP互联网的共性,存在天然的安全隐患——去中心化(丢失无法追回),匿名性(不利于反洗钱),总量有限(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增长)。
据了解,码链是徐蔚基于“码链思想”对“扫一扫”专利技术研究升华的成果。码链通过扫码接入,叠加数字人DNA形成新的码包含5W
要素,并且码与码形成链条,故名“码链”。可实现人类行为全过程可追溯,可监督,可管理。二维码最早诞生于美国,是条形码的升级版;而QR二维码由于20年前日本开源专利,放弃专利权,使得QR这种二维码格式成为主流编码方式。而“扫一扫”专利的扫码模式其实是APP软件解码,与后台服务器编码规则必须一致,才能执行特定功能的这一模式。
徐蔚基于“码链思想”发明的“基于物权把控的码链数字资产体系”等研究成果,通过“点线面体系”的实施路径,构建码链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将可以解决现在的货币体系,无限QE的种种缺陷,实现公平公正的物物等价交换,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交易的落地,从而构建一个安全、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更是在码链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新冠疫情之后,中国方案解决世界难题的典范。
据了解,以码链为基础的“码链数字资产”与现有的区块链数字货币的区别在于,“码链数字资产”是基于物权把控,以“智能二维码”为介质,将各行业产业链的合约转化为可分割、可交易、可转让、可兑换、可追踪的“智能合约”,且在码链内可进行物权交换。在码链货币体系中,“智能二维码”即“特别提物权SGR”。即每一个商品对应一个“智能二维码”,而这个“二维码”代表该商品“特别提物权”。通过特别提物权的交换,实现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物物交换)。这个代表“特别提物权”的二维码,可同时作为数字资产的载体与支付手段,可通过“扫码”完成支付。而特别提物权的定值与市场流通的实物是直接挂钩的。例如,在易货交易的操作过程中,物物等价交换的供应链智能合约可以分为一份份的智能二维码。即码链数字资产是基于物权把控,所以不存在增发、通货膨胀。比如,我们可以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中,以刚需品“高铁”作为锚定物,奠定“码链数字资产”的基础。同时,码链数字资产是以智能合约为凭证进行物权交换,所以可高效流通。码链数字资产的引入,将使得易货交易从“点对点”单线交换变成“多对多”的多元交换,增加了贸易的自由度和便捷度,帮助易货交易更快更好地发展。
上一篇:上一篇:捷信深度布局数字化渠道 全面提升用户消费体验
下一篇:下一篇:世界经济论坛:各国应尽快携手应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