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4-05 10:40:10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176 次
◎海外掘金(ID:gold1849) | Phoebe Liu
近来官方发布9月CPI数据,时隔六年,CPI涨幅再度突破3%红线。物价压力来临,怎么稳物价成了大家的一块心头石。
为了找出路,普通人还得发挥主观能动性。
两个月前,深圳戴上新帽子。形形色色的人蜂拥而至,希望抓住共和国新一波红利,重塑命运。但这些人,往往忘记为健康风险做好兜底。
就在人们还为肩上扛着的房贷、教育两大人生任务负重前行时,往往忽略了这么一个现实:近十年来,医疗开销高度飞涨,每年涨幅是CPI的3到4倍。
现在医疗费用每年涨幅已经升到9.7%,同样的钱,以前你能在市场买到五斤二师兄,现在只能买三斤,以前可以买3盒药,现在只能购入一盒。医药费上涨妥妥碾压物价水平。
同样的钱,辛苦十年可以用来做一线城市住宅的首付,而现在这笔钱极可能只能供你治一个月的病。
医疗通胀跑得比物价通胀还快。流感季节不小心开一扇窗,都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买得起房却看不起病的时代,真的来了!
1
2018年年初,全亚洲医疗通胀率高达10.4%。一位北京中年男子的岳父因为不小心开了一扇窗,打了个喷嚏,就碰倒了家庭财富的多米诺骨牌。
短短一个月,在岳父送进ICU时,这位中年男算了一笔账:
以ICU一天花费8000-20000元、人工肺开机6万,往后每天2万的花费(岳父需要人工费辅助呼吸)以及其他治疗费用来算,即使变卖所有理财产品,加上岳父岳母的养老金,也只能支撑30-40天治疗。
一场流感,一个月医疗费高达约100万,抵得上一线城市一栋普通二手房,但相应的,治愈率只有30%,要想活下来且能够生活自理的概率只有3-7.5%。
如果这还不能让你明白医疗通胀的可怕,来,我们来看一些数据。
近年来,美国著名咨询公司美世集团都会发布当年全球医疗趋势报告,报告收录了52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通胀率与通货膨胀率情况。
数据来源:美世达信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全球医疗通胀率在9%以上,而通胀率在3%左右。
过去一年,中国医疗通胀率再涨0.2个百分点,冲到9.7%,是当年通货膨胀率的4..4倍。
这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看病的钱比买东西的钱贬值得更快。
十年前,看好一次感冒,只需要3、4块钱,现在我们打个喷嚏,“起步价”20元;
当初我们觉得高不可攀的ICU病房,一晚2000-3000元,现在,想在里面待上一晚,没有6000元还不让你进。
再极端一点,2016年,我们看一场病耗光十年积蓄可以撑60天,而现在,一个月就可能花光了。
按照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医疗成本翻一倍,仅需7年半,但物价水平翻一倍,则长达32年又7个月。
32年,足以让一名婴儿走向自立更生,患病7年,却可以让一个中产家庭重返赤贫。
国外研究者们把这一杀手称为“医疗通胀率”。从今往后,关乎国民生存问题的医药行业也得用通胀来衡量了。
这样的烦恼,困扰了不止一个国家,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细细比对,你会发现参与调研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一个素来以低通胀出名的国家(葡萄牙),医疗费涨幅与物价涨幅并驾齐驱,其他国家全部笼罩在医疗通胀率持续高攀的魔爪下。
难道果真如报告所言,医疗费用持续走高,未来在看病治疗上花的钱会成为继房价之后,又一座大山吗?
2
实际上,比起当代中国人身上背负着的房贷和稳步增长的教育经费,医疗成本攀升带来的冲击力更强。
2019年1月,高层再出大招,关于房地产市场往何处去,我们要走“一城一策”之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019年9月,LPR改革助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在未来货币政策放宽前为房地产市场先筑了一道墙,放水流不到房地产中去,稳房价、保证刚需能上车,房住不炒是未来几年主基调。
有政府这双手在调控,有共有产权房制度的深化,未来对普通人来说,攒够首付买得起房的未来还是触手可及了些。
但医疗方面呢?
现在很多人的生活是风平浪静,谈到意外,多数人都嗤之以鼻。人们相信,上帝有怜爱心,自己一定不会“背”到这种程度。
上一篇:上一篇:西藏自治区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下一篇:下一篇:通货膨胀真的在“掠夺”穷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