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2-21 08:33:35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169 次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造谣重大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必须予以严肃处理。
上周五,一则降准的假消息搅动市场。出乎意料的是,事态继续在发酵。4月2日,人民银行办公厅官方微博转载中国金融新闻网评论文章《成方街时评:给金融市场上的造谣者提个醒》。
文章指出,3月29日傍晚,一则假冒新华社记者发布的“4月1日起降准”的谣言在微信群流传开来。稍后,人民银行办公厅迅即出面澄清,指出该消息不实,及时戳穿谣言,阻止了谣言继续大范围扩散。央行也已就此事正式致函公安机关,请就此次编造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作为央行旗下的媒体,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此篇评论文章释放的来自官方的重磅消息,迅速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关注。实际上,由于股市连续多日持续强势上涨,引发了市场的无数猜测,降准预期也在市场散播开来,甚至有评论称,市场是在倒逼央行降准。
尽管4月考虑到巨额MLF到期,以及4月是传统的缴税大月,不可否认,从基础货币投放缺口看,本月确实存在降准的空间。但存在降准空间和真的降准落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情,后者如果不是官方正式宣布,而是小道消息盛传,甚至是伪造消息传播,就涉嫌构成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这是被我国法律法规严格禁止的行为。
因此,央行此次除了即使辟谣外,还进一步致函公安机关,其“执着坚定”的态度,也是在给金融市场的造谣者提个醒,也是给金融市场的各个参与者上了一次生动的教育课——不要轻信谣言,不要散播小道消息。
“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宜姑息”
该篇时评指出,3月29日这则“新华社权威信息”,有人猜测,编造这则谣言的人或许是出于“浑水摸鱼”“谣言造势”的目的,把某个市场人气和价格抬高,趁机出货。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4月1日“愚人节”前的一个玩笑而已。但笔者认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其后果不可小觑。如果是出于主观故意,那么这一行为已经越过了法律的边界。
评论称,在金融市场上信息太重要了。可以说,信息就是金融市场交易的神经。市场各方正是基于信息进行定价和交易。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传播及时、公平、有序,是市场公正、公平运行的基石。基于违法违规形成的信息失真、内部信息等,都是导致金融犯罪、腐败寻租等损害市场公平、公正的根源。也正因如此,编造传播虚假金融信息,是被我国法律法规严格禁止的行为。
以《证券法》为例,第七十八条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有着明文的规制规定,即“禁止国家工作人员、传播媒介从业人员和有关人员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禁止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证券交易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各种传播媒介传播证券市场信息必须真实、客观,禁止误导。”
“更进一步,假使此类行为造成严重后果,便构成犯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评论称,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此外,该评论还表示,3月29日这则“降准”谣言,如不迅即澄清和制止,同样会引发严重后果。这是因为货币政策事关全局,类似“降准”这样的重大政策措施,必然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各个金融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就当事人而言,也必然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距离上周五已经过去3天,虽然“降准”谣言早已没有热度,但笔者认为,这并不代表相关造谣者可以逍遥法外。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宜姑息,否则谣言造势还会继续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或愈加大胆。
4月降准概率大
上一篇:上一篇:2019年中国核电行业市场分析:发展空间广阔 产业链凸显投资机遇
下一篇:下一篇:“电话门”事件震动美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