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2-17 14:29:58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193 次
2019年,国内期货市场迎来快速扩容发展。
截至12月13日,今年以来期货市场上市新品种达14个,创历史新高;前10个月,期货投资交易全市场资金总量达5450亿元,较年初增长25.58%,同期期货全市场持仓量达到2100万手,双双创历史新高。
此外,期货市场国际化品种增加至4个;机构投资者方面,已有34只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组合进入中金所参与金融期货品种套保值,3只以商品期货为标的的ETF产品在时隔4年之后获批,等等。
“今年期货市场对外开放与品种扩容如此迅猛,是这些年不曾见到的。”一位期货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然而,相比欧美成熟期货市场,中国期货市场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ME)为例,国内期货市场无论在基础资产种类,还是期货期权交易工具数量方面,与CME依然存在较高落差。”该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比如CME基础资产种类达102个,中国整个期货市场仅64个;CME期货期权交易工具713个,中国只有70个。
他直言,落差主要基于两大因素:一是中国期货市场交易品种主要侧重大宗商品层面,在金融期货品种数量方面与CME落差巨大;二是在衍生品层次方面,中国侧重期货品种研发,在期权研发方面大幅落后CME——比如CME外汇期权期货与权益指数期货期权品种分别达90个与87个,但中国这个数字分别是零与4。中国金融期货品种的“匮乏”,也导致差距持续扩大。2017年美国期货市场持仓规模占GDP比重达142.26%,中国只有1.02%。
“这背后,是中美期货期权市场投资者结构截然不同。就客户结构而言,中国机构企业客户占比仅有3%,远低于美国逾80%的比重;就持仓结构而言,中国期货市场法人机构持仓占比仅有54%,同样低于美国现货商,互换交易商与资管机构约87%的占比。”他分析说。也因此,中国众多期货品种在全球贸易体系的定价话语权迟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近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透露,证监会已形成两年期改革创新发展方案,包括加快成熟品种的国际化,增强期货市场国际定价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品种供给,丰富衍生品工具体系;提升监管能力,协助推动《期货法》早日出台等。
中企期货套保低迷探因
中美期货市场存在较大落差的一个直观缩影,就是利用期货期权衍生品规避风险的中国上市公司比重远低于美国,美国这一比重高达86.5%,中国仅有8.47%。
“中国很多上市公司尚未建立期货套保操作的运作机制。”一国内大型期货公司经纪业务部门主管对记者说。此前他们拜访过国内数十家不同行业上市公司,发现多数上市公司董事会里缺乏了解期货套保知识的人士,因此根本没意识要求企业设立专门的期货套保部门,但美国几乎所有上市公司董事会都会要求管理层必须建立全面的期货套保制度。
原因是,美国很多上市公司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寻求融资时,后者首先会看企业是否通过期货期权套期保值操作锁定原材料采购、下游产品销售的价格风险与利润水准,再考虑是否给予相应融资支持。因为这些金融机构通过历史数据发现,采取期货期权套期保值的企业利润波动幅度相对偏小,经营稳健性更高。
巧合的是,多数美国上市公司将利率风险视为最主要的风险敞口,比如标普1500指数里逾83%实体经济企业都会通过利率期货期权操作对冲融资利率波动风险,其次是外汇汇率,约有54%上市公司采取相应的期货期权套保措施;排在第三位的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约23%上市公司做了套期保值。
“在中国,协助企业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期货期权衍生品还比较匮乏。”上述主管直言,伤脑筋的是,即便他们努力整合各类金融期货期权品种,帮部分企业设计了一整套化解利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品操作方案,也会因“客观因素”被搁置。
这在不少地方国企相当明显。究其原因,地方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委派的会计事务所对期货套保操作原理并不了解,他们在对地方国企开展年度财务审计时,要么将期货套保操作视为“赌博”,要么单独查看期货头寸盈亏,而不是将它与现货持仓因价格波动产生的盈亏进行综合估算,准确判断企业套期保值操作得失。其结果是众多地方国企不愿“惹麻烦”,干脆叫停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记者了解到,这是国内众多企业机构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当前中国规模以上企业逾50万家,但仅有约2万家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
上一篇:上一篇: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低开0.14%
下一篇:下一篇: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指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