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7-12 02:59:52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187 次
当代美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发生的两次资产泡沫是基本面、金融和心理等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资产泡沫破裂后通过政策调整等方式,对美国经济转型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美国的经验对我国带来很多启示,比如有时资产泡沫可以被视为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试错过程,保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均衡发展才是经济转型的关键。此外,也不应盲目追求财富效应,因为这会强化人们的虚幻和投机心理,增加股市或房市的非理性繁荣。
田辉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美国先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资产泡沫的高涨与破灭:一是以新兴网络公司股价飙升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泡沫;二是由多种因素推动的房地产泡沫。两次泡沫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美联储为挽救互联网泡沫所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为其后的房地产次贷泡沫培植了深厚的土壤,并最终酿成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入研究,会发现这两次泡沫之间的联系不止于此,从泡沫的兴起、集聚乃至高潮、破裂,其背后都折射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变迁,他们更像是美国当代经济寻求转型之路中不可避免的试错过程。
两次资产泡沫发生的共同背景:美国经济寻求转型
二战后,美国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有利的贸易地位以及美元替代金本位成为世界主导货币这三大支柱,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然而,自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美国的产业竞争能力(例如汽车制造业、电器、钢铁业和纺织业等)开始受到西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强大冲击。美国面临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的难题,从此踏上了漫长的经济转型之旅,至今不休。在此过程中,主要特征是:
1.美国传统制造业中存在的严重竞争力不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面对来自国外的产业竞争力威胁,美国政府主要采取了非正常的干预手段加以应对:一是通过1985年的“广场协议”人为降低美元汇率以补贴美国出口商,改善美国制造业的盈利能力;二是通过强力压制工会力量使得美国制造业工人实际工资增长率保持在极低水平。这些措施暂时止住了美国制造业的下滑趋势,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1995年“强势美元”政策的实施中断了美国制造业自1985年以来复苏的态势,开始重新出现下滑,并带动美国出口出现了下降趋势。直至今天,美国传统制造业仍然没能恢复往日荣光。
2.两次资产泡沫反映了美国 “去工业化”后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努力
传统制造业的衰落带来了人力和资本的转移问题。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呈下降趋势,在上世纪90年代末更是加速下降,从1998年到2010年,减少了35%,并且制造业就业人数在私营经济中的比重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30%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10%左右(见图1)。
那么,谁来弥补传统制造业留下的增长空当?从制造业转移来的人力和资本又将流向何处?两次泡沫发生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可以看作是当代美国经济寻求突围的尝试:第一次,大量资本流向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的企业,致使其股价快速上升;第二次,资本流向房地产及其相关的金融市场。这背后无疑反映出市场期待用高科技、互联网、房地产、金融业等替代传统制造业、树立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努力,不妨视为一种试错过程。
3.两次资产泡沫的破裂暴露了美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根本缺陷,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失衡
美国经济在“去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高度“虚拟化”,虚拟经济空前膨胀而实体经济严重衰落,二者的失衡助长了两次泡沫的生成,泡沫的破裂反过来又凸显了转型中的这一根本缺陷。数据显示,美国实体经济占全部GDP的比例从1950年的61.78%,下降到2007年的33.99%,制造业从1950年的27%,下降到2007年的11.7%;战后的汽车、钢铁和建筑业三大产业的支柱地位已被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服务业所取代。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保守估计,2006年年底,美国境内的股票、债券、外汇、大宗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值约为400万亿美元,为2006年美国实体经济的36倍左右。美国内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实体经济空心化严重表明这一转变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即转型之路仍在进行中。
转型过程中引发资产泡沫风险的共同因素分析
在美国当代两次资产泡沫中,催生泡沫生成、壮大的因素具有共同性,换句话说,资产泡沫是三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包括基本面因素、金融因素和心理因素。
1.基本面因素
上一篇:上一篇:刺破房地产泡沫会造成经济危机吗?
下一篇:下一篇:让牛顿崩溃的经济危机,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