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5-13 03:15:09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145 次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2003年物价水平将适度上涨 2003年我国通货紧缩压力将小于2002年,但物价将继续呈现低水平运行的走势。预计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将微涨0.5%,商品零售物价在-0.2~0.3%之间波动,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增长由负转正,但最高增幅不会超过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呈现正增长,预计增长1%左右,比2002年增幅有所提高。 祁京梅 2003年我国通货紧缩压力将小于2002年,但物价将继续呈现低水平运行的走势。预计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将微涨0.5%,商品零售物价在-0.2~0.3%之间波动,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增长由负转正,但最高增幅不会超过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呈现正增长,预计增长1%左右,比2002年增幅有所提高。 推动物价适度上涨的因素 一、物价持续走低受到多方关注,2003年存在一定的上涨压力。 低物价和高增长的背离成为困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再度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最近召开的计划工作会议将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定为增长1%,也就是说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不仅要由负转正,而且还要增长1个百分点,增幅高于2001年和2002年的水平。物价能否跃上新的台阶,实现预定增长目标对各级政府来说压力很大。虽然我国90%以上的商品价格放开管理,由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但国家各级政府仍对决定人民生活的少部分物价有调控权。为实现预定目标,2003年各级政府有可能在权限允许范围内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促使物价回升。 二、工业生产加速增长有利于物价的回升。 2002年以来,我国工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2002年2-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直保持加速增长态势,其增长速度由3月份的10.9%持续上升到11月份的14.5%,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高速增长。2003年我国工业生产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一是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债投资作用下,重工业生产将继续快速增长,拉动整体工业的增长。二是工业经济效益有望进一步改善,促使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2002年初企业实现利润为负增长,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56亿元,同比增长19.5%,全年有望达到5500亿元。三是外贸出口形势良好,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大幅增长。2002年前11个月,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7656亿元,比2001同期增长22.3%,同比加快13.2个百分点,出口对工业生产的贡献不断提高。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增大,有助于生产资料价格率先迅速回升,工业品出厂价格也将相应回升,最终将推动居民消费价格的上升,令全社会物价水平提高。 三、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贷款量增加,有利于物价的回升。 物价的下降是货币现象的最终表现。2002年前期物价较大幅度的下跌与企业普遍反映的实体经济货币供应偏紧有密切的联系。而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加快、货币流动性持续稳步上升,金融机构的贷款增加明显。2002年前10个月累计贷款14263亿元,比2001年同期多增加5009亿元。2002年下半年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贷款的明显增加,使实体经济的货币供给环境明显改善,这种环境有利于物价逐步回升。2003年我国货币金融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金融环境趋于宽松,有利于物价的回升。 四、2003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将明显高于2002年,有利于物价的回升。 2002年全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将接近9%。2003年消费品零售额延续2002年后期的走势继续快速增长,存在许多有利因素:一是2002年消费需求的低基数有利于2003年的高增长。消费应该是三大需求中最有增长空间的因素,是主导因素。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热点十分突出,对2003年居民消费加快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是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3年居民收入有望继续增加,将从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上支持和保证居民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2003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物价继续保持低位的内在必然性 目前我国物价水平并没有随经济增长的加快而有所回升,这一方面受到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世界经济大环境中,目前的低物价水平已成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 一、能源、原材料由供不应求的“瓶颈”约束转变为供应充裕,抑制了工业品价格上涨的源头。
2003年01月24日 10:27 中国经济时报
上一篇:上一篇:外汇储备增长对物价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下一篇:专家:2014年物价水平较去年略高 但仍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