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6-10 17:30:29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94 次
“本来线下贷款要一到两周时间才能完成,通过平台,24小时内审批完成,48小时内就可以放款”,一家疫情期间拿到贷款的企业主表示。
这位企业主提到的“平台”,是杭州市余杭区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服务平台”,疫情期间专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当下,受疫情严重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已成为保民生的重点之一;另一面,疫情对创新的“破窗效应”也在显现:人工智能(AI)、大数据赋能金融,支撑业务场景快速释放。在数据被中央定位为新型生产要素的背景下,这一创新模式或将迸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对此,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合伙人马骏驱日前在经观传媒、经济观察报等机构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看准、行稳、宏观经济论坛”上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同盾通过打造一整套智能分析决策平台,就像电和水是工业革命通用的基础设施一样,同盾希望智能分析决策平台成为数字时代的通用基础设施。目前该平台已经在金融风控、信用经济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了很多作用。
马骏驱介绍说,疫情期间,同盾中小微金融服务平台解决方案为杭州余杭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和唐山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赋能。通过人工智能非接触的方式,调研企业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的业务情况,辅助金融机构作出决策,帮助很多中小企业得到了“救命钱”。
“握手”背后的硬科技:智能分析与决策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要及时启动“非常之策”,宏观政策路径也发生改变:稳就业和保民生成为经济的首要任务。
在此背景下,由经观传媒、经济观察报等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看准、行稳、宏观经济论坛”在线上召开。论坛围绕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新基建、金融支持实体、民营企业脱困、全球化挑战与中国机遇等热点议题,邀请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巡视组组长赵华林、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等来自监管、学界、企业的代表各抒己见。
宏观层面,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认为,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应该能够回到6%左右的增长路径上来。中国经济有两个重要的潜力,一个是中国的市场潜力足够大,有4亿中等收入人群;二个是,中国拥有的科技升级的能力,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他预计,未来两三年,新科技一定会大规模发展,金融也面临着新发展的新阶段,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二三十年的重大机遇。
在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民营企业如何破局的圆桌论坛中,同盾科技马骏驱认为,在当下众多行业受到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数据技术为支撑的新产业、新业态,比如说像远程办公、线上教育、非接触金融服务等成为经济增长的动能。
“这再次证明了,数字化转型、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将成为民营企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新冠疫情倒逼中国社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新的契机”,马骏驱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希望通过我们打造的一整套智能分析决策平台,就像电和水是工业革命通用的基础设施一样,我们希望智能分析决策平台成为数字时代的通用基础设施。目前该平台已经在金融风控、信用经济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了很多作用。”
政策如何落地:监管、金融、科技协同发力
对于顶层设计、宏观政策等如何落地,马骏驱则从行业角度分析指出:“在我看来,需要监管部门、金融企业、科技企业等协同发力,一起多渠道形成合力才可以有实效。值得注意的是,各机构协同合作现在越来越多的是依靠数据和科技,而精准数据和科技的协作需要一种长效的合作机制,比如说刚才提到在一些城市做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执行的难处在于如何打通政府各个部门的数据,帮助我们去做到更精确的企业画像。”
同时,在政府部门统筹协调整合数据资源的基础上,需要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建立战略性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打造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区块链平台、云服务平台等技术平台。这些技术平台背后需要有大量的人才储备。
“当前从技术能力来说,我们已经积累了充分的技术手段,但是从协作、从各部门间数据要素流通共享等方面来说,还有一个比较长远的路要走。不过通过这次的疫情我们也可以看见,我们的协同比起过去已经进步很大了。这应该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未来需要我们在日常不断地协同发力”,马骏驱在宏观经济论坛上说到。
上一篇:上一篇:浙江上虞e游小镇第一届合伙人行动圆满召开 共创数字经济新高地
下一篇:下一篇:10:00直播宏观经济论坛:李稻葵、祝宝良、管涛等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