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集团旗下街电、阿里旗下盒马迎来共享经济新拐点
- 时间:
- 浏览:63
- 来源:期货入门网
疫情趋于尾声,由此带来的生活方式变革却仍在继续。
一方面,共享经济服务对象逐渐从C端消费者延伸至B端企业用户。疫情期间,人力资源过剩问题集中爆发,秉承有限资源、无限共享的商业原则,服务于企业用户的共享员工模式应运而生。
另一方面,共享理念成为大众化消费新主张,街电、哈啰等共享品牌释放出蓬勃生命力,他们精耕运营、升级信用体系,将共享从新鲜潮品培养成居民出行的必需品。
如何“征服”企业用户?
疫情来临前,滴滴出行是转型较早的共享经济模式企业之一。在面向C端打通共享交通后,滴滴开启代驾业务,推出“小桔车服”,面向B端企业用户,构建租车、养车、汽车服务的产业闭环。
滴滴之外,鲜有企业面向B端探索共享模式。但疫情打破了这一局限。如今,共享经济已快速向B端倾斜。2月以来,订单激增的线上生鲜平台与异常萧条的线下餐饮百货,形成鲜明对比。不少企业开始共享员工与生产资源,借此减负止损。
新年过后,哈啰单车的不少员工收到通知,前往缺工严重的上游生产工厂。他们原本面对产业链下游的顾客,如今却直接来生产线,参与生产。三个月时间,他们接受生产线复产针对性培训,帮助上游企业搭建工厂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产业链内部人力资源的循环利用,哈啰帮助上游企业走出了“用工难”困局。同理,盒马鲜生、西贝等品牌也是通过企业间共享员工,来对冲市场风险。
北京疫情生变后,盒马首次上线共享员工平台,招收拣货员、配送员等急需工种。平台面向全社会年满18岁有意向的待业人员开放,只要提供核酸证明,通过面试、培训等即可上岗。平台的上线,及时解决了当地商超生活消费行业订单急剧增加但人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盒马生鲜之外其绿地集团、华夏航空在内的多家企业,也开始与相关企业联动、共享员工。
“共享员工模式意味着共享业务从C端转移到B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雷莹认为,B端的共享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可能获得较大发展,这不仅提醒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去对抗风险,也暗合了共享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共享员工的本质仍是人力资源的共享。资源所有权属于原有企业,使用权属于所需企业。以盒马和百货为例,百货的订单高峰为上午和下午,盒马则为中午晚上。双方完全互补,通过信息共享和人员流动,能助力企业双方降本增效。
共享模式从C端消费者延伸至B端企业后,本质并未改变,仍是“产能过剩+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对企业而言,这样的共享模式,有助于帮助他们对抗风险,从重资产向轻资产模式转型;对整个社会而言,这样的转移有助于资源在多维度市场的重新分配,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痛点。
共享经济还有蓝海吗?
经过多年发展,共享已不再是人们口中的新潮,更像网购、移动支付,变成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预计未来三年间年均复合增速将保持在10%-15%,共享经济所占市场份额将持续增长。
事实上,跨过“百花齐放”的野蛮生长阶段后,共享经济的“蛋糕”正在越做越大。
一方面,传统餐饮、百货等实体企业开始尝试共享员工,引入共享经济模式。新兴业态涌现,共享经济市场从C端全面延伸至B端,覆盖领域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原有共享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迎来新机遇。共享医疗平台微医、平安好医生等开设的在线问诊服务,流量激增;共享单车青桔、哈啰订单量不断刷新纪录;陈欧执掌的共享充电宝街电等企业市场接受度不断提升。
市场份额的扩大,源于各头部企业的精细化服务和产品升级。
滴滴青桔在深圳、武汉、北京最新投入运营的单车,成功装载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帮助解决单车分布、违规停放等问题。
聚美集团旗下街电则在继续深化场景布局的同时,不断完善信用体系。街电曾率先与芝麻信用合作,在全国130多座城市推出信用免押金租借服务,为信用分600分以上的用户提供免押服务。
雷莹说:“从共享经济未来发展来说,C端共享需要通过信用体系,建立全社会通行的监管和处罚系统。“而街电、青桔单车等搭建的信用体系,无疑是共享经济市场不断扩张的一大助力。
受众维度的扩充、市场需求的加剧、信用体系的搭建,都将助推共享经济看向更宽广的未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