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7-05 10:15:41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50 次
周天勇: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与工业生产过剩的梗阻与失衡
周天勇:中国经济循环中房地产业对制造业的挤出
周天勇:城乡间循环梗阻与各类经济因素的双向流动不畅
周天勇:如无重大举措,经济增长系统动力可能会越来越弱
周天勇:小康国家向富裕社会转型的财富及资产梗阻
周天勇谈放开土地交易:避免货币金融体系暴发风险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周天勇
笔者按: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从系统分析的视角看,是一个经济体各部位相互联系和耦合的变动过程。除了新冠疫情这样突发性的冲击之外,中国经济体深层次流动循环中的梗阻和失衡,是造成国民经济就业岗位不足、农民收入低下、消费需求不振、工业生产过剩、资产价格泡沫、货币发行过多、金融风险升高、增长速度下行等诸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讨论解决之道,不能头疼医头、脚痛治脚,应当从系统、结点、流动和循环的思维去认识问题,并提出对症化解、疏通循环、统筹协调的对策方案。今天发表之七。
前面我们讨论了由于土地体制扭曲在六个方面造成国民经济的流动循环不畅,梗阻,以及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可以说,国民经济诸多问题,集中到一个症结点上:就是一部分土地可以极端交易、资产化和货币化,而另一部分土地禁止交易,不能资产化、市场化和货币化。
1. 土地体制扭曲,是产能过剩和制造业衰微的基础性症结。
在经济运行国内消费需求与工业产能的平衡中,在产业结构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平衡中,如果农民在土地上收入流动得不到合理地恢复,如果高房价对城镇居民收入的转移部分降低不下来,消费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和制造业衰微这一问题,根本就无法加以缓解。
如果想要增强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改革农村政府与农民间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土地征收和交易体制,不放开合作建房、私人建房与房地产开发建设多渠道供给公平竞争,将房价逐步地降低到合理价格,居民就没有足够的支出向一般消费品市场流动。
2. 土地体制扭曲,是城市和乡村之间人口、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房屋等不能双向顺畅流动和互换的梗阻。
从人口流动看,农村出去的无法市民化,土地和房屋不能市场化退出和没有财产性交易收入,既因为在农村有不能货币化变现的耕地和宅地无法放弃,又没有不动产按照市价变现后的收入成为进入城市变成市民的经济能力。而城市中拟到农村居住、消费和创业的人口,也因土地宅地不能交易,获得不了耕地、园地和宅地,无法顺畅地向乡村流动。不动产也不能双向置换。
从资本流动看,因土地不能交易,不是资产,产权不清和不安全,城镇企业和个人投资、银行信贷资金(土地不能交易,就不能定价,就无法交易,万一还本付息出问题,风险无法通过交易退出。因此,即使政府发无数个文件让银行给农业和农民贷款,银行也不可能真正贷款给农业和农民。)等,不向农村农业流动。也因无法投资信贷组合、无法扩大宅院(有的邻居已经几十年在城市生活,宅地闲置,但无法以市场价交易出售给邻居)、无法投资办恒产性的农场(耕地不让交易)、无法以地为资本创业、无法获得建设用地等,农村中积累和务工流入的储蓄资金,只能再向农村农业外流出。
3. 土地体制扭曲,传导给供给与需求两方面,使增长动力越来越弱。
前面已述,劳动力(劳动力负增长年1%))和资本投入产出(从要素投入产出看,资本的流动性很强,扭曲部分可以通过国有企业财务公司等再贷款给民营经济,或者自己的生产向民营经济外包,通过非扭曲体制得到了纠正,国企业改革的增长潜能不大)的增长动力逐步在减弱,数字经济(逻辑上其实是节约要素成本和收缩GDP的经济)和其他技术要素何时能够支撑或者推动增长稳定或上行还不能确定,土地和房屋经济的增长也开始放慢,但是,630万亿元几乎零价值的农村和城镇可交易划拨土地,不是资产,不能与资本和劳动组合,形成新的增长潜能。其实,由于中国要素中土地稀缺、未来转折到资产和财富性工业化,置业和不动产增加是经济发展的特征,加上改革是其从零价值到市场价扭曲的纠正,土地要素的替代弹性和配置改善增长潜能最大。
4. 土地体制扭曲,阻挡住经济发展从一般消费品工业化阶段向资产财富型工业化阶段的转折。
上一篇:上一篇:周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下一篇:下一篇:财政部:5月国企利润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