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2-07 02:25:48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62 次
原标题:“人民教育家”卫兴华走了,建议青年学子要敢于独立思考
今晨,不愿被称为泰斗的卫兴华走了。
2019年12月6日1时52分,“人民教育家”、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兴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今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卫兴华、于漪(女)、高铭暄三人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当时,卫兴华教授因病未能参加颁授仪式。
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卫兴华一次次为坚持、维护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声。此前卫兴华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要敢于批评和争论。“你看历史上鲁迅先生、马恩敢于争论,批评多少人。只有通过论战才能使得错误的东西免于以讹传讹,交锋才能碰撞出真理的火花。马克思主义揭示和追求的是真理,我就要用追求真理的精神去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学界和媒体中,人们常称他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泰斗”“经济学理论研究大师”。对此,他不以为意,认为这是外面的朋友给他戴的高帽子,而且这顶帽子太大了。他一直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还不完整。
“我常跟学生讲,做学问,理论研究,要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对于当代青年学子,卫兴华说,学生要不唯书、不唯上、不唯风、不唯众,要敢于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勇于独立思考。
如今,卫老走了。但他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将继续影响一代代的中国学子。
此前卫兴华曾接受新京报专访,以下为全文:
最怕听到“泰斗”的叫法
最近,林毅夫团队的《吉林报告》引发争议,卫兴华为学术界久违的“争鸣”而欣慰。“观点的交锋能够碰撞出真理的火花,现在学术界高水平的不同意见争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实际上,“争论”几乎伴随了卫兴华整个学术生涯。学生时代给《人民日报》写信指出文化部副部长夏衍文章的错误,甫毕业时挑战于光远等学术权威指出著作中的错误,最早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说法提出质疑•••这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者将“不唯书、不唯上、不唯风、不唯众”作为学术准则。
白手起家研读政治经济学
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卫兴华一次次为坚持、维护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声。
“展开理论交锋,与我所经历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历史以及由此形成的志向和抱负特别是信仰相关。”卫兴华曾在自述文章中写道,马克思把自己的经济学称作“劳动经济学”,与“资本经济学”相对立。“前者是为劳动人民解放和谋取利益的经济学,后者是为资本主义服务和谋划利益的经济学。”
卫兴华选择和信仰前者。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华北大学基础上组建成立。就读于华北大学的卫兴华前往人民大学学习经济学。当年8月,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成立,卫兴华被选拔到政治经济教研室成为研究生。按照组织分配,卫兴华从此时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但在此前,卫兴华连“政治经济学”这个词都没有听说过。
“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但既然组织安排了,我就当成任务,要学好。”苏联专家一开始就要求阅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资本论》这样的原著,没有任何基础,卫兴华学得很吃力。
卫兴华想到了“笨鸟先飞”,用勤奋弥补知识结构的缺陷。“别人用一遍能看过来的,我用十遍,人家用十遍能看懂的,我用一百遍。”凭借着“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的信念,卫兴华在两年研究生期间从未有过一次午睡,吃完午饭就赶紧继续看书。
卫兴华喜欢独立思考,总是发现一些与流行的理论观点不同的意见。
1956年,卫兴华在《经济研究》第一期上发表《关于资本主义地租理论中的一些问题》,指出包括于光远、薛暮桥等经济学界老前辈的经济学著作中存在问题,对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加总计算中的纰误提出纠正意见。
上一篇:上一篇:房企破产潮来了?房价要大跌?出啥大事了?
下一篇:下一篇:增值税改革税率下降 聚乙烯部分市场短期销售面临新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