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4-23 05:06:13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123 次
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快速蔓延,对经济运行造成明显的短期冲击。但综合考虑经济理论、历史经验,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实际和潜力空间等诸多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强化逆周期调节是下阶段宏观政策的发力点。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短期影响显著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在全国范围快速扩散,扰乱了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划和运行秩序。
从宏观层面看,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我国投资、消费、出口均出现显著下滑,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明显的短期冲击,其影响程度远超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从中观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比“非典”对行业的影响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从微观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资金链脆弱,生存生产经营面临困难。
清华大学的一项对1435家中小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问卷调查显示,35.96%的企业账上现金余额仅能维持生存1个月,31.92%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两项合计67.88%的企业账上现金能够维持生存不超过2个月。31.08%的企业估计今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27.8%的企业估计下降幅度为20%-50%,两项合计58.88%的企业预计今年营业收入下滑20%以上。为渡过难关,22.79%的企业计划减员降薪,15.75%的企业计划停产歇业,21.25%的企业准备贷款,另有10.24%的企业打算民间借贷。由此可见,企业的生存压力明显增加,减税降费、获取资金支持等需求提升,倘若这些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将进一步外溢至就业、民生、社会安定等更多领域。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大流行”,已有超过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海外累计确诊病例数量已经超过国内。受疫情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多国政府纷纷提升疫情应对级别,出台措施控制疫情、稳定市场、刺激经济。二十国集团(G20)协调人会议也发表声明称,G20成员将加强协调合作,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减轻其对经济影响。可以预见,疫情给全球经济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几成定局,经合组织就大幅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0.5个百分点至2.4%。全球经济活动降温也将通过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等渠道传导至国内。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从经济理论上看,疫情引发的经济波动本质上是对经济的外生冲击,具有暂时性、局部性等特征,对于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经济体而言,疫情的短期冲击不会导致经济走势与长期发展趋势出现过大偏离。传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的长期增长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资本积累及其增速。经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拥有雄厚的资本积累,并不会因疫情的爆发而发生根本灭失。二是劳动力及人力资本积累,疫情对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是短期和有限的。三是技术进步,疫情并不会阻碍技术进步的进程,反而在抗击疫情中出现的新需求、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新技术的加快研发和应用。
从历史经验看,2009年后陆续认定的五起PHEIC(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虽对经济造成冲击,但疫情结束之后经济逐渐向长期趋势回归。与之相比,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要远远强于当时的墨西哥、西非三国、巴西、刚果(金)等经济体。因此,我国经济在疫情过后向长期趋势恢复也是必然的。
从发展实际看,我国经济发展基础雄厚,韧性不断增强。总量方面,GDP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增速始终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结构方面,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整体呈上升趋势,产业结构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逐渐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升级;需求结构正沿着发达经济体的路径演进,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投资对稳增长的作用不断提升。趋势方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模式由过去追求规模速度的粗放式增长向注重质量效率的集约式增长全面转型,经济动能正由传统的旧动能向新动能全面升级。
从潜力空间看,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内需潜力巨大,深度嵌入全球供应链,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疫情对一部分领域造成冲击,让我们看到社会生活领域还存在明显短板和薄弱环节,这也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上一篇:天则论坛:奥地利学派如何解释经济周期
下一篇:下一篇:世界经济处于弱复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