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5-07 02:27:45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142 次
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专访中原期货白糖分析师王伟
期货日报 记者 张玉洁
“能够获选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日常积累的过程,研究能力的提升、研究报告的发表、投资者教育培训、实体企业服务的周期性特点等,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积累。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向资深分析师看齐。”王伟说。
在农业大学学经济管理,而后入职期货公司从事农产品(000061,股吧)研究,8年时间,从理论知识到田间地头,从研究报告到操作案例,中原期货农产品分析师王伟可谓把“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诠释得淋漓尽致。
据王伟介绍,上学期间,她曾主修过金融学课程,又对农业很熟悉,所以刚入行时便以研究棉花为主,从走访河南大大小小的涉棉企业开始,从南阳到周口,从棉田到纱厂,从实体到期货,把棉花产业链摸了个透,其间得到产业专家和前辈的悉心指导,更是获益匪浅。
7种盈利模式
2014年,王伟加入了中原期货资产管理部,研究方向也由单纯的品种研究转向价差研究,主攻农产品套利策略,研究品种也扩展到了软商品、油脂油料等,专注于通过基本面分析、成本分析、季节性分析等,挖掘农产品跨期和跨品种套利策略,完成了白糖、棉花、两粕、三大油脂的品种分析体系,搭建了农产品套利研究体系、农产品品种数据跟踪系统,创建了农产品套利监控表。同时,经过实盘的不断验证反馈,总结出了7个农产品价差盈利模式,分别为无风险套利、市场结构型、仓单压力型、季节性套利、政策性套利、联动效应(替代性)、加工利润型,而她所在套利团队发布的3期主打期货套利策略的资管产品,均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遗憾的是,为借力金融中心优势,中原期货资管业务2018年迁往上海,王伟则为照顾家庭继续留守郑州,由此加入公司研究所,重返软商品研究岗位。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了在资管部的工作经验,她在服务实体企业、帮助产业客户利用期货进行风险管理方面更加得心应手,写投研报告时也更加深入和实用。2019年,为丰富自己的投研工作经验,她又去公司下属的风险管理公司深入学习期现业务。
8年不懈努力
在王伟看来,期货的魅力在于“新”,“新品种”类别不断丰富,“新业务”模式不断发展,衍生品“新工具”不断推出,创新步伐不断加速。不过,无论期货市场如何发展,都在坚守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心,努力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在期货市场,每时每刻都有“新行情”,每分每秒都有“新消息”,作为一名分析师,不漏掉突发消息,不错过重大数据,熬夜几乎是常态。“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期货市场,更是给分析师以强烈的紧迫感,不敢有丝毫懈怠,时刻准备迎接‘新’的到来。”王伟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正是期货市场给了她不放弃学习、不放弃追求、不放弃思考的动力,这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期货市场的本质是服务实体企业,提高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而企业运用期货管理风险,必须进行预判行情、时机选择、方法选择的综合考量和结合运用。因此,期货研究成果的落地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期货研究员要寻找到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契合的平衡点,将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运用到实体企业风险管理中。
8年坚持,王伟从未放弃对白糖的研究,从单纯的趋势研究逐步深化至价差研究、涉糖企业风险管理等。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业务的工作经历,则锻炼了她从“买卖双方”双向思考的能力,并通过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切换、磨合,定期梳理研究逻辑,验证反思研究成果,使投研报告和操作策略更贴近市场,更切合企业需求。
她认为,要想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需要经过三个层次:第一,能够分析品种的供需结构,明确各阶段市场的驱动因素和逻辑;第二,能够根据基本面分析提出可行性策略,这种交易的策略可以是单边投机或价差策略;第三,作为企业的风险管理顾问,服务企业运用期货进行生产经营风险的管理。
她还告诉记者,研发是期货公司做大做强的保障,好的研究团队可以发展为公司的智囊团。一方面,研究人员需要紧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出谋划策;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一般最早学习新业务,承担对公司内部培训和对外投教的任务,并且研究人员一般是高学历人才,掌握金融及现货知识,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套保套利策略等各种服务。
2个工作案例
上一篇:上一篇:梓木弈期:能源化工全面反弹,节后收割多单兑现利润
下一篇:下一篇:棉花多头减持幅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