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4-24 17:06:56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165 次
本报记者 韩鹏栓报道
海关总署4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983.3亿元。
据记者了解,虽然一季度的进出口贸易比去年同期下降,充分反映了疫情影响下进出口贸易难度加大的现状,但也有两个亮点出现,一是3月份的进出口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二是对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东盟超过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分析称,随着我国工业复工复产和居民生活需求的逐步恢复,供给能力得到明显回升,3月进出口降幅较前2个月收窄。在我国政策发力纾困外贸企业的背景下,外贸企业应主动求变,积极拓展新兴领域,从而更能适应市场需求。下一步,政策将不断发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复工复产进度加快
据记者了解,随着我国复工复产进度加快,外贸企业加快订单生产,抢时间抢履约,同时海外疫情影响存在滞后效应,3月进出口降幅收窄。
据相关数据显示,3月份进出口总额24459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比1月份至2月份收窄8.7个百分点。出口12927亿元,下降3.5%;进口11532亿元,增长2.4%,其中一般贸易进口增长4.0%。
苏宁金融研究员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上看,3月份的进出口表现要明显好于市场预期,这主要归因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向好与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使得前期因延期复工而积压的出口订单都得以陆续交付。同时,随着国内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我国居民强大的消费能力开始释放,进而带动了进口的回暖。此外,从数据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依然扮演着我国外贸稳定发展“压舱石”的角色,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进出口依然实现了增长。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3月出口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外贸企业的开工情况较2月明显改善,前期因疫情而积压的出口订单得到了集中交付。3月前期全球疫情尚未严重,因而外需尚未出现明显收缩。3月进口改善的原因主要是国内生产活动改善、需求也在增加。国外的生产活动也尚未因疫情而大规模停滞,供应较为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外贸结构有所优化。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副所长竺彩华指出,一季度,我国对东盟出口形势相对较好,好于全国出口形势,已超过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市场多元化拓展的主要方向。尽管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整体呈下降态势,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对东盟进出口9913.4亿元,增长6.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1%,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07万亿元,增长3.2%,高出整体增速9.6个百分点。
对此,陶金分析指出,近年来随着东南亚经济平稳增长,东盟正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加速了东盟作为中国贸易伙伴地位的提升,加之此次疫情影响下欧洲经济遭受较大影响,进出口数据波动。上述因素都促使了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发力纾困外贸企业
记者梳理发现,为了帮助外贸企业应对内外部双重冲击,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从外贸融资、出口信保、出口退税等多方面发力,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全方位为外贸企业纾困,帮助外贸企业保企业、保订单、开拓市场,从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当前国际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受疫情影响更为快速和直接,面临需求端和供给侧的‘双向挤压’,严峻形势前所未有。”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狠抓国务院出台的外贸融资、出口信保、出口退税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的落地,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加强对企业的“点对点”帮扶,通过加强跨部门、跨地域的调度,协调解决企业在用工、物流、通关、履约等方面面临的困难;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新市场,支持加工贸易产品内销,全力保企业、保订单,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上一篇:上一篇:国家发改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1亿元 用于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下一篇:下一篇:美国国际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