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4-20 13:40:54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76 次
商贸活则经济活,实体兴则产业兴。2020年初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花果园商圈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各大商家开门营业,到处人头攒动,城市重新充满了“烟火味”。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小冲击,如何以商圈回暖助力经济复苏,是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重启经济商贸活动的重要课题。
位于花果园双子塔附近的贵阳国际大道(贵阳街),一个中西古典宫廷式建筑群正在拔地而起,一条中西融合的景观体验式街区已见雏形。建成后,这里将成为花果园商圈一个崭新地标。
作为我省最大的城市综合体花果园商圈的重点商业区域,贵阳国际大道2019年被列入“贵阳市特色商业街区”,在促进文旅与消费融合方面将如何激发商圈新动能,在创新发展中留住文化之“魂”,满足消费升级需要?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商圈回暖,迸发实体经济新活力
2月21日,唯品会花果园购物中心店正式复工。受疫情影响,刚复工时店内业绩并不理想。然而就在最近,在购物中心和该店铺的一起努力下,销量呈现出平稳上涨趋势。在疫情期间,唯品会花果园店的家用电器类销量,创下全国唯品会线下店铺的第一名。
“购物中心在公众号发布了不少优惠力度大的优惠券,帮助我们刺激消费。”该店赵店长说,除了与购物中心的通力合作外,唯品会也做了很多准备。唯品会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购买的优势,全体店员组建了3个“铁粉微信群”,在抓准用户居家消费需求的同时,向老顾客推荐了精心挑选的优质产品,为后期的复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线上线下联动是商圈吸引流量的一大诀窍,作为贵州名小吃代表之一的“丝娃娃”,花果园C区“丝恋”外卖店开启了外卖模式,“在疫情发生前我们平均每天外送180单左右,疫情期间订单不减反增,平均每天200单左右,积累了大量粉丝,近日来订单量越来越多。”吴绍文店长表示。
位于购物中心的贵州本土品牌黔宝金店店长胡美介绍:“疫情期间客流量较少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抖音直播、微信等营销方式为客户介绍产品,因珠宝类商品比较特殊,直接在线上下单的客户较少,更多的作用是将客户吸引至线下门店,目前70%的店面客户来自线上引流。”随着疫情好转,消费者将释放积压的购买力,黄金珠宝行业将有望在短期内恢复以往的火爆场景。
商圈的迅速回暖离不开客流支撑,花果园目前已入住人口14.67万户,45万余人,入驻商家及企业22000余家,日均人流量达100万人次。庞大的客流、消费近、粘度高的日常消费体系为稳定消费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去年以来,花果园商圈中的商业项目屡获殊荣。赢商大数据与中城商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9“上半年全国购物中心客流规模指数榜单”,花果园购物中心跻身TOP20。在西部商业地产发展论坛年会上,花果园购物中心和海豚广场分别斩获“中国西部影响力商业项目”和“商业地产卓越潜力项目”。在2020年4月15日举行的“文化旅游产业复苏大会暨中国旅行者大会”上,花果园双子塔入选“网红城市地标打卡之旅(重庆+贵州跨省游)”线路。
花果园商圈,已成为贵阳市一张闪闪发光的“城市名片”。
■配套优化,引领消费升级新标杆
这片让贵阳市民津津乐道、让游客纷至沓来的繁华商圈,也经历了一系列探索的过程。
近年来,通过有关部门持续推进花果园片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试点建设工作,推动软硬件的提升,在交通组织、城市管理、设施配套等方面下功夫,商圈合理规划商业业态,不断探索新商业模式,商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品质进一步提升,特色进一步彰显,绘就了一幅能体现城市符号、带有城市印记的最美蓝图,助力打造“爽爽贵阳·消费天堂”。
花果园在引领消费升级方面有哪些优势?这与交通便利、夜景靓丽、业态丰富、配套齐全等因素密切相关。
交通方面,花果园紧邻贵阳一环,连接着中环、西二环、贵溪大道等主干道,每天进出机动车数量达到10万车次、非机动车进出数量超过6万车次,是贵阳市交通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以来,交管局南明区分局联合花果园片区多个职能部门对花果园交通进行整体提质,实现“花果园内部道路畅通,早晚高峰缓行情况提前结束”的目标,让市民的出行体验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花果园内三个站点已全面复工,3号线于2018年12月开建,2023年12月将全线开通试运营,通车后,在贵阳市立体化公共交通格局中,花果园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上一篇:上一篇:共享经济时代,官宣《推介名片》助推经济发展
下一篇:下一篇:全球疫情及其应对:经济、安全及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