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2-27 01:29:06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75 次
芽前土壤处理是目前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多种作物除草剂最普遍的使用方法,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芽前土壤处理除草剂有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与S-异丙甲草胺等,这些除草剂品种基本上是以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为主,并兼治若干小粒阔叶杂草。
Pyroxasulfone化学名称为[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基磺酰基]-4,5-二氢-5,5-二甲基-1,2-噁唑](开发代号:KIH-485、KUH-403),是日本组合化学株式会社开发的可用于大多数作物田的芽前土壤处理剂,其作用机制与乙草胺及其有关除草剂近似,但其应用作物种类广、生物活性远大于乙草胺与异丙甲草胺。单位面积用量比乙草胺及其他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品种低8~10倍,此品种从开发成功以来,受到广泛重视与高度评价。组合化学和Ihara Chemical两家公司与巴斯夫公司签署了pyroxasulfone的授权协议。允许其在美国和加拿大销售这个产品的玉米、大豆、小麦和向日葵等作物用的相关产品,巴斯夫使用Zidua品牌进行销售。2011年上市。巴斯夫同时被授权进一步开发此产品的权利,如混剂开发,在其他作物如水稻、花生、马铃薯等作物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推广此品种,组合化学与多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包括富美实、Valent、拜耳等。2016年,pyroxasulfone的全球销售额为1.35亿美元,2011—201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66.7%。
1 应用作物与用量
Pyroxasulfone应用作物广泛,可以安全地用于一系列作物,如玉米、大豆、棉花、花生、小麦、向日葵、马铃薯等,用量125~250 g a.i./hm2,比异丙甲草胺与乙草胺用量低8~10倍,仅相当于S-异丙甲草胺用量的12%、乙草胺用量的10%。其加工剂型为42.7%悬浮剂(SC)与60%水分散粒剂(WG)。
单位面积用药量低、除草效果好、对作物安全及除草持效期长是本剂的突出特点,当前在欧盟禁用乙草胺与异丙甲草胺的形势下,pyroxasulfone有可能逐步取代广泛应用的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等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品种,在我国玉米与大豆等作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值得密切关注与开发的优秀除草剂新品种。
2 杀草谱
Pyroxasulfone是广谱、具有残留活性的除草剂品种,可有效地防治狗尾草属(Setaria)、马唐属(Digitaria)、稗属(Echinochload)、黍属(Panicum)、蜀黍属(Sorghum)等一系列禾本科杂草以及苋属(Amaranthus)、曼陀罗属(Datura)、茄属(Solanum)、苘麻属(Abutilon)、藜属(Chenopedium)等阔叶杂草。根据美国伊里诺斯、威斯康星、德克萨斯、密苏里、伊阿华、旺尼苏达等大学所做的一系列田间试验证明,其杀草谱与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等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品种近似,但它对苘麻、豚草、宽叶臂形草、稷、狗尾草等几乎所有杂草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异丙甲草胺,而且喷药后稳定防效达85 d之久;在干旱条件下,其防治绿狗尾草、蒺藜与苋的效果优于S-异丙甲草胺;低剂量防治各种杂草的有效期较长。
3 作用特性
本品种结构见图1,其水中溶解度较低(20℃),为3.1 mg/L,这说明其通过降雨与淋溶污染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可能性很小,施用后它被杂草幼根与幼芽吸收,抑制幼苗早期生长,破坏分生组织与胚芽鞘,是植物体内VLCFA(极长侧链脂肪酸)(C20~C30)生物合成中严重的潜在抑制剂,专门抑制植物体内VLCFA延伸酶催化的C18∶0至C20∶0,C20∶0至C22∶0,C22∶0至C24∶0,C24∶0至C26∶0及C26∶0至C28∶0的延伸阶段,此外,从C18∶1至C20∶1以及C20∶1至C22∶1的延伸阶段也受抑制。
图1 pyroxasulfone的结构式
4 混用与作物耐性
本品种用于玉米可与莠去津、嗪草酮混用,在抗草甘膦玉米田苗后与草甘膦混用,防治杂草时期长,在高粱田芽前处理可与莠去津混用。
大量田间试验表明:pyroxasulfone的使用未引起玉米任何显著受害及减产(见表1),仅仅偶尔发现玉米叶片暂时卷曲,但随即迅速恢复正常生长。
5 结论
氯代乙酰胺类是世界广为应用的除草剂,其中乙草胺与异丙甲草胺2001年在美国应用最广泛的农药中分别占第4、10位,用量分别为3,000万~3,500万磅、1,500~2,200万磅,在我国乙草胺大面积应用超过20年之久,此类除草剂已被欧盟列入禁用名单,在此形势下,高活性品种pyroxasulfon的开发成功是一件大事,值得密切关注,此品种杀草谱广、活性高、用量低,对玉米等作物高度安全,在今后有可能取代乙草胺等酰胺类除草剂,成为玉米等作物芽前处理的主流品种。
表1 pyroxasulfone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上一篇:上一篇:苘麻子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下一篇:《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