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2-29 22:48:08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76 次
唐初能打胜仗的原因是和府兵制有关
府兵制起于西魏,历北周,隋,唐到唐玄宗废止,府兵是初唐的主要武力。唐朝实行均田制,每一个成年人,朝廷分八十亩土地。府兵制是"化军为民",士兵和土地挂钩,一小部分土地在耕作到六十岁后归其所有,大部分土地则在农民死后由官府收回再行分配。
府兵每三年挑选一次,“拣点之法,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府兵本人可以享受免纳租庸调的待遇,府兵们自带干粮征战,政府同时也对府兵进行赏赐,“月赐”,在镇、番府兵还时,国家按天数给予粮食和衣物。
府兵有上升渠道,唐朝是军功勋官,立了战功的府兵,获得军功"勋格",有"勋格"便可以占有更多的土地。军功勋官最高的是上柱国,正二品,最低的是武骑尉,从七品,待遇并不低,唐代有很多凭借军功跃升阶层-薛仁贵就是其中最有名者。所以每当战争来临,府兵们就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府兵免税免租庸调,有军功者给与勋田,于是包括富家子也纷纷投军。
唐王朝这样做好处是,第一:军权不下放,控制在皇帝手中。第二:国家不花钱养兵,第三:将帅不易专治。
从唐太宗到高宗中期,大唐府兵所向披靡。
贞观十年李世民设置管理府兵的折冲府,据《唐六典》和《通典》,共置六百三十四个折冲府,而唐朝统治中心地带--关内道就集中了261府,有时候甚至是273府,大的折冲府辖府兵一千,中等折冲府,辖府兵一千,小折冲府,府兵八百,兵力有二十几万,占据全国府兵68万总数将近一半,点兵制度,军府分布,番第规定,内外宿卫的部属十分严密,更重要的是,李世民汲取了前朝经验,中央控制的府兵应该最多。
"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 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 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
唐玄宗时府兵日益逃散,到天宝八年,折冲府无兵可派,不得已实行募兵。玄宗在边境设立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称十节度使,节度使还兼任域内经略、营田、转运、支度、盐牧诸使,拥有地方军政大权。开元二十五年,边镇兵也开始采取招募制,招募而来的士兵被称之为“长从兵”。军无常帅,帅无常军的形式不再,武将逐渐拥兵自重。唐玄宗全国兵为五十七万,而边镇就达到了四十九万,"举天下不敌关中"的唐中央军事优势破灭,形成了节度使地方割据,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唐朝开始走了下坡路。
府兵是怎么失去土地的
府兵制的成立就是和土地挂钩,府兵制的破坏当然就是府兵失去了土地,但在这个过程中,府兵是为什么和怎么样失去土地的 ?
《资治通鉴》:"初,诸卫府兵,自成丁从军,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杂徭,浸以贫弱,逃亡略尽…"。
唐代成丁的年纪是十八岁,到六十岁才可以退伍,府兵免除租庸调,但其家人并不免除,从这段话看来,"浸以贫弱",越来越穷,才"逃亡略尽",这是唐玄宗宰相张说所言,府兵制的衰退是从唐高宗后期开始的,看来是对以前的一个总结。
唐代的战事虽然长,突厥、回鹘、契丹、南诏、吐蕃。唐代的赋税租庸调并不很高,土地在中期为了保障府兵,甚至出现了"别摊",本地没有地,可以在临近地区划地,唐代的庭院经济也是国家三令五申,政府对府兵很重视。
小麦和府兵逃亡
可能我们忽视了一个原因,隋唐气候回暖,北方关中地区的农作物出现变化,关中的冬小麦增加了,主粮从粟开始转向冬小麦。农作物结构的调整也引起了日常生活行为的变化,影响了人的生活方式。
粟是高度抗旱,栽培稳定的植物,冬季不用降水,这让耕作者有一定的休整时间。小麦的耕种,五六月份要耕地,要防干旱,下雪的时候"偃其雪,勿令从风飞去",需要多次除草,当时种植小麦的步骤比较复杂且时间要求严格,出条、积粪,翻耕、覆盖。除草、浇水,冬小麦没有冬季休整时间,需要太多的田间管理,而且小麦比粟需要更多的大牲畜协作,虽然有曲辕犁,但牛或者马还有军需需要,所以对经常"番上"服役的府兵风险更大。
上一篇:上一篇:橡胶期货震荡下跌
下一篇:下一篇:过去10年最让人难忘的话(3):小麦向观众索要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