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2-16 15:40:12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57 次
自2011年始至今,八年时间,橡胶价格一路从四万跌至一万左右,价格仍旧低位振荡相当疲弱。这个曾经在期货市场上叱咤风云的王者,近期却被资金忽略。是英雄迟暮,还是枯木待春,在平静的海面下,是否酝酿着波涛暗涌,我们或许需要的是耐得住寂寞,近距离感受一下这曾经的“天之胶子”。
调研目的:
下游需求乏善可陈,橡胶供应一直是行情炒作的焦点。此行调研在于全面了解当前云南地区橡胶产能以及加工生产情况,了解胶农割胶的积极性以及云南地区天气等情况。
调研对象:
版纳橡胶园,胶水收购点,国营及民营橡胶加工厂,胶农,贸易商。
调研方式:
实地走访和专业人士访谈为主,对国内天胶产业链上游各个流程节点都有所涉及,重点包括云南地区天然橡胶种植开割情况、天气状况、胶农和胶厂的生产状态、东南亚主产国的天胶生产概况、天胶销售与贸易、非标套利等相关内容。
走访概况:
云南产区近期全乳胶收购价格约在9.5-11元/公斤,标二胶原料收购价格在9.2-9.4元/公斤。西双版纳地区近期几乎每天下雨,个别区域有大暴雨,影响割胶进度。国营农场开割面积已达8成,但民营农场开割面积在5成左右,主要因原料价格偏低打击胶农割胶积极性导致。据悉,因槟榔、香蕉等水果价格较好,部分民营胶林的工人转向其他工种。不少民营工厂收购原料显不足,部分工厂推迟生产。但从产区胶树表现来看,长势良好,无病虫害发生,预计随着产区开割面积的扩大,产量将增加。
调研过程与内容:
1、第一站:某民营胶厂 A
该胶厂在云南、缅甸都有胶园及橡胶加工厂。该胶厂主要生产SCR5/SCR10/TSR9710,年产2万吨左右。由于割胶环境较为恶劣,割胶工作辛苦、危险,云南版纳地区割胶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而年轻人多外出打工或做其他工作,当前割胶工人月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周边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地的橡胶成本较低,主要在于其人工成本低,对于国内胶价形成制约。
国内两种加工工艺,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直接用胶桶收集起胶水后,统一送到二盘商,集中送到收胶点,这种方式收起来做出来就是WF,主要是交期货用的。
第二种方式,胶农每天收胶后,用凝固器,兑甲酸凝固成胶块(橡胶偏酸性凝固,偏中性、碱性就呈现液体状态),凝固成胶块之后,直接送到加工厂,通过加工生产线,做成干胶,然后根据做成的干胶结算给胶农。刚割下来的胶水分子链不稳定,放置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充分氧化、熟化,做出来的产品的指标,就比较稳定,加工成干胶成品,再跟胶农结算,一般9200-9300元/吨(干胶)。
第三种方式,胶农每家每户量少很零散(500-1000kg),加工厂加工出来的质量很不稳定,参差不齐,波动性很大。还有一种二盘商就是把这种收集的胶块加工成绉片,集中200-300t一次性送到胶厂,胶厂过个泵测一下水分多少,直接结算给二盘商。这种方式是近三年比较流行的。逐渐的向老百姓推荐,让他们慢慢过渡接受这种状态。从胶农角度来说,减少一部分运输成本,从胶厂角度来说,加工出来的干胶质量比较稳定。这种方式原料成本在9400-9500元/吨(干胶)。
胶厂下游
胶厂直接对轮胎厂,先款后货,100%款项。根据轮胎厂的订单,不同轮胎厂要的指标不一样,要根据各个轮胎厂的指标来料加工,选择原料,加工订单,加工成本行业来说普遍在1000块左右,盘面价格打下来以后也就影响胶农的割胶积极性。(轮胎厂的原料库存一周-半月)
另外,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周边某些民营厂不开工,由于质量不稳定,没有稳定的下游市场客户,销售压力大,产能过剩,后期会有部分民营厂逐步被国营厂并购或者租赁。
2、第二站:某农户胶园
当地某胶农,种植橡胶已23年有余,千亩胶园。胶价持续低迷导致招募割胶工人困难(熟练工多为40-50岁),此类橡胶园有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打算。我们到山上的胶园实地考察胶树生长状况并体验割胶的过程,环境恶劣,割胶都是夜里就上山,蚊虫、蛇等很多,非常辛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胶农会越来越少,胶农表示,割胶3天不如去采茶叶1天。
3、第三站:某民营收胶点(二盘商)
上一篇:上一篇: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度报告摘要
下一篇:下一篇:暗透了 才有星光 ——云南泰国橡胶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