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3-10 05:07:01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153 次
作者|李礼辉(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前行长,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
突发性疫情重创经济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2月,制造业PMI只有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29.6%,比上月下降24.5个百分点;综合PMI为28.9%,比上月下降24.1个百分点。均创历史最低值。
疫情在春节假期开始扩散,受冲击最严重的是餐饮、旅游、住宿、交通运输等体验式、群体性消费领域。19个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收缩区间,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居民服务等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降至20%以下。
疫情导致春节假期的停产、停工、停商、停学延长,工厂复产、工地复工、商场复业、学校复学时点推迟,进展缓慢。2月下旬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比上年同期减少40%,全国水泥综合价格指数下降,建筑钢材库存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点。
更为严重的是,与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部分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伊朗等,疫情正在蔓延,有可能损害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继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复苏。
疫情流行期间,云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业态得到发展,带动电信、互联网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好于服务业总体水平。
应激性宏观政策导引投资趋势
国家正在实施应激性宏观经济政策,重启经济,并导引经济发展方向。
财政政策以定向扶持、普惠减负、重点投资为主调,这将增加财政支出,而财政收入因疫情影响增幅下降,因此财政赤字将会扩大。这就需要增发国债,也可能在1-2年的短周期内将中央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5%左右。
应对疫情,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剧增,中央财政除了增加对地方的定向转移支付外,可能略微放宽对地方政府负债的限制,以缓解部分地方政府收不抵支的困难。
货币政策将以维持流动性适度充裕、降低融资成本为主调,必须扩大货币投放规模。这将更多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并可能在短周期内适当放宽负债率管控目标的上限。
应激性经济政策是即期必须落地的重大举措,具体的实施应该会特别注重长远效应,这将导引国内市场的投资趋势,形成“硬投资+软投资”的格局。
一是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现金流和市场流量将成为投资决策的核心因素。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制度应该会适当放宽,力求保持必要的投资增长率,但具体投资项目的选择和执行将更加重视现金流和市场流量,做实可行性研究。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注意防止经济重启时期容易出现的盲目投资。企业主导的投资项目,注意防止弄虚作假骗取土地资源和财政补贴。如何测算和评估线上企业、线上项目的市场流量和商业价值,将是投资决策的大课题。
二是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劳动力素质和全要素生产率将成为经济升级的核心因素。劳动就业政策的传统目标是保持较高的就业水平和较低的城镇失业率,不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提高劳动力素质更为重要且刻不容缓。劳动就业政策与教育制度的改革将会强化统筹协调,不仅重视文化教育,而且重视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培养;不仅重视城市,而且重视农村。应该会加强以农村家庭和城市普通家庭青少年为主体的教育和培训,扩大投入,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劳动者队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金融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普惠化和数字化将成为金融创新的核心因素。货币政策和信贷制度的着眼点,不仅重视总量,实现货币供给总量控制和市场流动性调节的功效,同时更加重视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普惠化。一方面盯住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让民营企业能够得到准入平等、市场化定价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盯住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数字金融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过去必须依靠规模化经营才能获取的竞争优势,现在通过数字化创新也能后来居上。
结构性变革重构资产配置
近10年,我国经济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而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短期影响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长远影响则是经济结构的升华和定型。
第一,制造业:智能工业比重上升,产业物联网升级。
制造业是我国的核心竞争力。疫情之后,制造业将加快智能化升级。
上一篇:上一篇:华夏航空拟开展原油、汇率套期保值业务 应对大幅波动风险
下一篇:下一篇:江门海关2月以来助辖区外贸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600多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