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2-17 17:17:24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81 次
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在12月17日《中国经营报》主办的“2019(第十一届)卓越竞争力金融峰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作了题为《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传统金融机构破局》的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
谈到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民企企业发展方面,黄益平表示:“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但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有政策的原因,还有法律、文化、历史、传统、政治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长远看,可预见未来中国金融的主力军仍然是传统金融机构,仍然是银行保险机构。”
由此,黄益平分析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创新,传统金融机构需要改革、转型,以适应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要求。
持续增长的关键是创新
近年来,经济发展增速有所下降。黄益平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总要素生产率呈总体下降趋势,这表明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不断下降。在这个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生产投入品(劳动力、资本、资源、能源和环境)的效率要提高,生产参与者的收益和回报也要改善。”
近期,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的基础上,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黄益平表示:“中美贸易达成协议,最大的贡献就是降低经济中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对于总体经济的伤害远远超过关税本身。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应对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及做法也是长期的任务。过去依靠低成本优势的贸易模式将不适应发展趋势,未来更多地要靠创新的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是就是创新。”
说到创新,不得不提到民营企业。“数据显示,国内知识产权的主要贡献者就是民企,占比为70%,而国有企业约为5%,外资企业约为25%。下一步,想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以及高质量发展,政策、金融着力点应该在向民企倾斜。”黄益平如是说。
目前看,国企与民企之间杠杆率出现明显分化,国企在上升,而民企在下降。很多民营企业感觉金融体系没有给它们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原因之一是,银行传统的风控看重历史财务数据、固定资产抵押以及政府担保措施等等。而民营企业是“三无”企业,在增信措施方面处于劣势。这就需要金融机进行创新,如风控创新,利率市场化的创新等。
上一篇: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70年全景实录》等系列图书在京发布
下一篇:下一篇:通胀扰动也是机会!王涵、张忆东、王德伦教你明年如何“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