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1-01 09:56:23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194 次
在《中信期货农产品(生猪)》2019年度系列报告中,我们观点为“周而复始、否极泰来”指出受猪瘟疫情影响,19年生猪产能大幅去化,行业有望迎来超级猪周期,回顾2019年猪价走势与我们判断相符。
展望2020年,我们预计生猪价格上半年高位运行,下半年重心下移。供给端,在疫情未来不再规模爆发的情况下,从能繁母猪的存栏看,2019年二季度能繁母猪数量加速下滑,按照繁殖周期推算,2020年一、二季度生猪出栏或继续下降。2019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企稳回升,预计2020年三季度后生猪出栏逐渐开始增加,当然产能恢复到正常年份仍需要时间传导。从补栏情况看,高利润及政策刺激下,规模企业以及散户的补栏进度超预期。总体看,预计2020上半年生猪供应仍偏紧,下半年产能开始恢复,前期供需偏紧情况开始缓解,市场预期转向。
需求端,经过19年的产能大幅下滑,猪价大幅飙涨,市场的供需进入一个再平衡阶段,预计春节或是2020年度生猪供需矛盾的极值,价格有望突破前期高点,春节过后猪肉需求将明显转弱,但产能尚未恢复,预计价格仍维持高位运行,但难超春节高点,下半年随着产能的恢复,预计价格重心逐渐下降。
风险因子:非瘟疫情、ASF疫苗研发进度
一、2019年生猪市场行情回顾
公元2019年,公历平年,农历(己亥年)猪年,势必在生猪行业发展史留下浓重的一笔。年度生猪市场回顾,关键词:生猪价格,涨!涨!涨!
2019年前三季度行情不再赘述,详见《中信期货农产品(生猪)》系列季报,进入四季度猪价前期大幅飙涨,进入11月开始回落,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前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去化,供给不足;二是对未来生猪价格的极度乐观使得养殖户压栏惜售,从屠宰量看,月度屠宰量大幅下滑,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价格接近直线上涨;11月之后价格逐渐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东北地区疫情复发,导致区域性抛售增加,二是进口猪肉预期增加,三是中南6省为防范疫情扩散,出台区域禁止调运的政策,使得生猪阶段出栏增加,阶段性供应增加以及预期带动,生猪价格出现回调。
进入11月猪价虽有回调,但猪肉缺口带动补栏需求,二元母猪价格保持强势。受益于猪价走高预期,当前三元留种情况普遍。截至11月28日,全国二元母猪均价65.62元/公斤,全国仔猪均价93.67元/公斤,依旧维持历史高位。
图1:全国生猪周度均价
数据来源:Wind 中信期货研究部
图2:二元母猪周度均价
数据来源:Wind 中信期货研究部
二、以史为鉴,过往猪周期总结
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即“猪周期”,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生猪的供求关系变化。蛛网模型分析造成产量和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者总是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这样,上一期的价格同时也就是下一期的预期价格,但事实上,生产者只能按照本期的市场价格出售由预期价格(即上一期价格)所决定的产量,这种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不吻合,造成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反映到生猪市场上,即由于生猪市场价格反映当前供求关系,而供求关系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并不能超被前反映出来,养殖户只能根据当期市场价格安排来年的养殖量。正常情况下,本期的母猪存栏规模决定了下一期的供应规模。鉴于生猪这种畜产品生产周期长、无法中途变更的特性,多数养殖户对来年收益的预期以及养殖计划的调整,始终比市场进程“慢半拍”,因而经常陷于“猪周期”的无限循环中。
图3:猪周期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信期货研究部
2006年2018年,国内生猪养殖业共经历了三轮完整的“猪周期”,分别是2006—2010年、2010—2015年、2015—2018年。前两轮形成原因主要是疾病导致能繁母猪存栏量降低。先是2007年夏季全国爆发高致病性蓝耳病,后是2010年夏猪瘟、蓝耳病多发,2011年初KTY和仔猪腹泻多发。重大疫病对生猪养殖具有灾难性打击,直接导致供应量急速减少,供不应求,催生猪价上涨。上涨持续一段时间则引发养殖户大量补栏导致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猪价下跌。2015年至2018年的“猪周期”最大特点是基于环保因素,限养禁养区产能的永久性退出,造成短时间猪肉价格突涨。这一阶段去散户化使得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在行业规模化发展的背景下,规模养殖企业不断扩大产能。养殖专业化与规模企业扩张,最终让生猪供应大于需求,使得后续猪肉价格持续下跌。
图4:06年至18年的三次完整“猪周期”
资料来源:Wind 中信期货研究部
上一篇:上一篇:2018年螺纹钢市场走势回顾及2019年展望
下一篇:下一篇:鸡蛋四季季报:供需博弈之下 波段操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