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1-30 01:35:41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52 次
随着LPR的推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本文首先从利率市场化及分层定价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可以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获取超额收益;然后总结了美国在利率市场化及分层定价方面的经验;最后论述了我国面临的相关挑战及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客户分层 货币政策
谭海鸣
2019 年8月20 日,改革后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新鲜出炉。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等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向市场发出明确信号,此次改革不仅要推进利率市场化,还要推动银行降低实际贷款利率,但要确保房贷利率不下降。这是一个多层次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与货币信贷市场事实上存在的分层是相吻合的。下一步,存款利率最终也将实现市场化,可能也需要分层定价。对此应该如何理解,国际国内又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将结合理论和国内外实践进行分析。
利率市场化及分层定价的理论基础
(一)利率市场化和价格歧视定价原理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资金可被看作一种特殊的商品,存款者与商业银行构成了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双向关系。在存款市场,存款者可能会占据一定的主动权,他们可根据不同的储蓄金额定价(二级价格歧视1),或者根据银行类别和服务模式(不同银行对存款的渴求不同)定价(三级价格歧视)。这为商业银行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来获取客户存款提供了可能和机遇。在贷款市场,商业银行是资金供给方,借款者为资金需求方。按照信贷配给理论,由于商业银行报出的贷款利率低于瓦尔拉斯市场2出清利率,借贷市场总是存在超额信贷需求,信贷供给相对不足。也就是说,作为资金供给方的商业银行占据一定的主动权,既可根据不同的贷款金额定价(二级价格歧视),也可根据贷款客户的类别定价(三级价格歧视)。但是,想要做到完全因人定价(一级价格歧视)则是不可能的。
(二)包含预期的资金供求曲线
1.资金供给曲线
从供给曲线看,资金供给者在利益最大化原则下,确定最优资金供给量(Q)与资金供给价格(r)。在资金定价中,供给者通常考虑三大要素:基准利率(RB)、资金投放后承担的期限风险3(期限溢价TP)及借款者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违约风险溢价RP)。对应的资金供给价格可表示为:
资金供给价格r=基准利率RB+期限溢价TP+违约风险溢价RP
由于存在违约风险,在基准利率和期限溢价可控的情况下,资金供给价格越高,违约风险和潜在损失越大,尤其是达到一定的价格阈值后,预期收益(ER)反而会减少。也就是说,资金供给者的预期收益与资金供给价格可能存在“倒U型”关系(见图1)。此时,资金供给曲线(S)是由资金供给价格和最大化预期收益共同决定的,即S=f(RB,TP,RP,ER),其形状可能为开口向左的“U型”曲线(见图2)。
2.资金需求曲线
从需求曲线看,需求曲线衡量了同样偏好的客户为获取一定规模商品(资金)而愿意付出的均衡价格。在完全竞争市场,由于假设客户具有高度同质性,需求偏好相同,所以市场上所有客户只存在一条相同的需求曲线。但在资金市场,由于客户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不同客户由于所处领域、生命周期等要素不同,对资金价格的敏感性也会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即使所需的资金规模相同,但可承担的资金价格却完全不同,从而不同客户可能对应着不同的资金需求曲线。
(三)分层定价在存贷款市场的运用
1.存款市场的分层定价
在存款市场,存款者持有的资金规模越大,议价能力越强,越倾向于高收益和优质的服务体验。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资金规模,提供差异化资金价格和多样化的服务体验,以吸引客户存款。比如,假设A银行和B银行想获取相同规模的存款(Q):A银行根据资金规模将客户分为E、F、G三组,并给予差异化定价,此时A银行需支付的利息成本为三个矩形阴影面积;B银行未将客户进行分组,在统一定价模式下,B银行需支付的利息成本为大矩形阴影部分(见图3)。显然,A银行支付的资金成本更少。所以,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客户进行精细化分组来节约资金成本,以提高竞争优势。尤其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在存款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精细化的客户管理可能才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所在。
上一篇:上一篇:金融市场休市至2月2日下周一开市
下一篇:下一篇:利率市场化再深化存量贷款利率“换锚”将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