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高手段永平投资理念最全整理

  • 时间:
  • 浏览:106
  • 来源:期货入门网

 “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东西”——段永平投资理念最全整理!

导读: 

段永平:步步高集团董事长。

段永平罕有在公开场合谈论投资,但在其博客上时常与「粉丝」交流。本文为段永平博客分享整理,涵盖了几乎全部交流精华,全面地阐述段永平的投资思想。值得收藏!

一、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东西

老实讲,我不知道什么人适合做投资。但我知道统计上大概80-90% 进入股市的人都是赔钱的。如果算上利息的话,赔钱的比例还要高些。许多人很想做投资的原因可能是认为投资的钱比较好赚,或来的比较快。

作为既有经营企业又有投资经验的人来讲,我个人认为经营企业还是要比投资容易些。虽然这两者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但经营企业总是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犯错的机会小,而投资却总是需要面临很多新的东西和不确定性,而且投资人会非常容易变成投机者,从而去冒不该冒的风险,而投机者要转化为真正的投资者则可能要长得多的的机会。

到2月时,GE已经向下破了10块。那时雷曼,AIG,Citigroup等很多和次贷有关的公司都已经破产或到了破产边缘,关于GE的负面新闻也越来越多,华尔街上很多人都在说GE将会是下一个雷曼。

我知道GE过去好的时候每股能有两块多钱利润,就算以后差一点,危机过去后怎么也会有个1.5块/股以上吧。如果我给他个12-15倍的PE,怎么着这也应该是20块以上的股票。所以,当ge到10块左右时我已经开始着手买一些了,但还没有下大决心买。直到有一天当GE跌到9块左右时,我看到JeffImmelt的一个讲话。我忘了原话是怎么说的了,大致意思是,他认为GE的形象被破坏了,这都是他的错。GE将在未来几年调整其业务结构,让财务公司在整个公司中的比例降到30%一下。他还重申GE整体是安全健康的等等。

当时有问题的所有公司当中,好像我只见到GE出来承认错误并检讨对策,这大概就是企业文化不同的地方吧?

GE是个巨大的公司,我也曾试图想看清楚GE到底都有哪些业务,也试图想分析清楚他所有的业务模式的优劣,但发现非常难。我能看到一些非常好的模式,同时也能看到一些不太好的模式。

最后让我下决心出重手的决定因素还是我对GE企业文化的理解。我认为金融危机并不会摧毁GE强大的企业文化,GE的问题只是过去的一些策略错误造成的,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改正。伟大公司的错误往往就是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

想明白以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后面的一段很集中,甚至达到100%。碰上一个是一个,反正赚钱也不需要有很多目标(巴菲特讲一年一个主意就够了)。有时候你感兴趣的目标会自己跳到眼前的。如果你只有一只股票,而且还是满仓的,如果你真正了解你投资的东西的话,那下跌就和你无关了。

没目标时钱在手里好过乱投亏钱。如果一有钱就乱投的话,早晚都会碰上个亏大钱的目标的。有合适的股票就买,没有就闲着。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看得更好些。

其实我知道的东西少的可怜。我就知道巴菲特这条路很好,肯定可以到罗马,可老是有一堆朋友问我索罗斯那条怎么样,还不许我说我不知道。我是真的不知道。总的来讲,看准了出手就要狠。似懂非懂很难下手狠。耐心等待总是有机会的。

价格合理的股票不一定非买不可。我的观点是只有价格不太合理的时候才是机会啊。有时候可能会等得很难受,尤其是大牛市的时候。Buffett说过,最难的事是什么都不做。呵呵,他都觉得难,我们觉得难也就很正常了。

买股票当然要做定量分析。比如一个公司有净资产100亿,每年能赚10亿,这个公司大概值多少钱?大概就是你存X的钱能拿到10亿的利息(长期国债利息),再把x打6折。

如果买200亿长期国债的收入有10个亿/年,我会花200亿去买个年利10亿的公司吗?国债是riskfree(无风险)的,所以买公司就要打折。越觉得没谱的打折要越厉害,和我们平时的生意没区别。这大概就是巴菲特讲的margin of safety的来源吧。 长期利率会变,我一般就固定用5%。

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折现。这未来的玩意有点模糊。通俗的讲,假设先不谈折现率。假设我确切的知道这个企业的未来。企业的价值=股东权益+未来20年净利润之和。然后再进行折现。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毛估估算下就行.这种算法其实把成长性也算在内了,如果你能看出其成长性的话(这部分有点难)。

若买的公司PE是10,那即使退市,每年有10%的利润(没有计算公司的增长)。利润拿来分红也好,投资也好,比国债也高多了。这样分析对不对?问题是PE是历史数据。你如果相信他未来一定有10%就可以。巴菲特买的高盛以及GE的可转换债券就是10%加option,非常好的deal。

我在投资里用定性分析确实比较多,这也是我和华尔街分析家们的区别,不然我怎么有机会啊,不能简单的单纯看数字,除非账面净现金多过股价了。pe=10意味着要10年才能赚回股价,如果你想买的话,你必须认为10年内的平均年利润要达到或超过现在的年利润。在我眼里看来,盛大游戏好像有点强弩之末的感觉。

我一般的目标是买我认为价值被低估50%或以上,价值应该是现在的净值加上未来利润总和的折现。

老巴成功的秘诀是他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归根到底,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无论你看懂的是长久还是变化,只要是真懂,便宜时就是好机会。我有时也这么说:投资很简单,不懂不做。但要能搞懂企业就算看一吨的书也不一定行,投资简单但不容易!

我非常同意DCF(生命周期的总现金流折现)是唯一合乎逻辑的估值方法的说法,其实这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意思,不过是量化了。对投资,我想来想去,总觉得只有一样东西最简单,就是当你买一个股票时,你一定是认为你在买这家公司,你可能拿在手里10年,20年,有这种想法后就容易判断很多。

我的所谓估值都是毛估估的。我买万科时万科市值才100多个亿,我认为这无论如何也不止,所以就随便给了个500亿。呵呵,当时唯一确定的就是100多个亿有点太便宜了,如果有人把万科100多个亿卖给我,我会很乐意买,所以买一部分也是很乐意的。

巴菲特讲过:有一个300斤的胖子走进来,我不用秤就知道他很胖。我买网易时可真没认真“估值”过,计算价值只和未来总的现金流折现有关。其实净资产只是产生未来现金流的因素之一,所以我编了个“有效净资产”的名词。也就是说,不能产生现金流的净资产其实没有价值(有时还可能是负价值)。

假如这是个算术题:也就是每年都一定赚一个亿(净现金流),再假设银行利息永远不变,比如说是5%,那我认为这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就是20亿。有趣的是,表面看上去和有多少净资产没关系。实际上,净资产是实现利润的条件之一。

不赚钱的净资产有时候就是个累赘。比如在渺无人烟的地方建个酒店,花了一个亿,现在每年亏500w。重置成本还是一个亿,现在5000w想卖,这里谁要?

大家要小心的东西是,一般经济学里讲的速度实际上是物理里的加速度的概念,物理里的速度在经济学里是总量的概念。所以成长速度等于0表示的是物理里的加速度对于0,但经济总量是维持不变的。

给个例子:一个有1000亿净资产的公司每年赚50亿,成长为0;另一个公司有100个亿净资产,今年赚5亿,成长8%/年,请问20年后两公司实力的差距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问题是20年后,可能两个公司的成长都变成0了怎么办?

未来现金流折现不是个计算公式,他只是个思维方式。没见过谁真能算出来一家公司未来是有现金流折现的。芒格说过,他从来没见过巴菲特算这个东西。其实还是一个未来现金流折现的问题。

芒格提醒了巴菲特,成长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比烟蒂好。老巴发现“便宜货”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比有把握成长的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来的还要小,这可能就是芒格提醒的作用吧。但是,看懂好的成长公司可是要比捡便宜要难得多哦。

找到被低估的公司本身是一件很难的事。我做投资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来自马克恩的“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就是这家企业The Whole Life能够赚的钱折现到今天,价格就是现在市场表现出来的那个过高或者过低的玩意儿。怎么去评估一家企业是否被低估,团队我认为当然是重要的,还要看你这个公司有没有很好的文化,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

六、本分,买自己懂的东西

不懂不做。我始终没完全搞懂银行的业务的风险到底在哪儿。美国的一些大银行隔个10年8年就来一次大动荡,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索罗斯的东西不好学,至少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很难学会。老巴的东西好学,懂的马上就懂了,不懂的看看最上面那一句话。

巴菲特有很多保险和金融的投资,我基本没有,因为我还不懂,总觉得不踏实。我投了一些和internet相关的公司,巴菲特没投过,因为他不懂。他认为可口可乐是人们必喝的,我认为游戏是人们必玩的。航空公司还是不碰为好。航空公司的产品难以做到差异化,没办法赚到钱,长期来讲没投资价值。这是巴菲特教我的,省了我好多钱。

便宜就买了。如果连老巴都不信,你还能信谁?对自己觉得真正了解的公司,很少细看报表,但了解以前会看(至少是应该看)。我一般会先了解企业文化,如果觉得不信任这家公司,就连报表都不会看的。

我只是做我认为我能懂的东西(以为自己懂也不一定就真懂了),有些可能也许正好是大家说的所谓科技股吧。我分不清什么是科技股。任何人要买的话必须自己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不然你睡不好觉的。其实当我说一只股票有投资价值时,最希望有人来挑战而不是跟进。我希望看到不同的观点。我投资不限于某个市场,主要取决于我是否有机会能搞懂。

如果A股有便宜我又了解的股票的话,我也可以买。不过现在我不太了解A股。要是那时就明白巴菲特,你就已经发达了。如果你现在还不明白,你还会失去很多机会。买一只股票往往要很多理由。不买的理由往往就一两个就够了。价值投资者买股票时总是假设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的话我是否会把整个公司买下来。

有人问过芒格,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成功?他的回答是:“rationality”(理性),呵呵,有点像我们说的平常心。问题是不用闲钱对生活会造成负面影响啊。我从来都是用闲钱的。老巴其实也是。至少你要有用闲钱的态度才可能有平常心的,不然真会睡不着觉。

我觉得对所谓价值投资者而言,其实没有那么考验。他们也就是没有合适的东西就不买了,有合适的再买,就和一般人逛商场一样。我想每个人逛商场时一定不会把花光身上所有钱作为目标吧,我的建议就是慢慢来。慢就是快。

本分我的理解就是不本分的事不做。所谓本分,其实主要指的是价值观和能力范围。赚多少钱不是我决定的,是市场给的。呵呵,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呵呵,如果你赚的是本分钱,你会睡得好。身体好会活的长,最后还是会赚到很多钱的。最重要的是,不本分赚钱的人其实不快乐。

七、看财报主要用于排除公司

我不是很经常看财报(所以说没有巴菲特用功。)比较在意的数字是几个:负债、净现金、现金流、开销合理性、真实利润、扣除商誉的净资产,好像没了。

我看财报主要用于排除公司,也就是说如果看完财报就不喜欢或看不懂的话,就不看了。决定投进去的原因往往是其他的因素。

无形资产也是可以折现的,所以我不建议单独考虑无形资产,因为公司的获利能力里已经包含了。不是不算,而是知道无法精算。大致一算就觉得便宜才是便宜啊。给个例子,我买GE时是怎么算的:当GE掉到10块钱以下时(最低破6块了),我想GE好的时候能赚差不多两块钱,只要经济恢复正常,他怎么还不赚个一块多?由于ge的rating长期来讲还是会非常高的,假设他能赚1.5,给他个15倍pe不就20多了吗?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这样的,简单吗?

其实背后有一个不太简单的东西就是我能够坚信GE是家好公司(Great company),好公司犯错后能回来的机会非常大。其实比我会算的人大把,但知道如何坚信确实不容易。(我当时给GE的目标价是20块,所以到20后就卖了一些,最近又卖掉一些)

沃伦·巴菲特曾经向股东推荐了几本书,有一本书是《杰克·韦尔奇自传》,你去看那本书,你会发现韦尔奇对企业的文化问题是很在意的,所以你可以想象巴菲特对此也很在乎。他不是像有的人说的只看财报。只看财报只会看到一个公司的历史。我看财报不读得那么细,但是我找专业人士看,别人看完以后给我一个结论,对我来讲就OK了。但是我在乎利润、成本这些数据里面到底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你要知道它真实反映的东西是什么。而且你要把数据连续几个季度甚至几年来看,你跟踪一家公司久了,你就知道他是在说谎还是说真话。

好多公司看起来赚很多钱,现金流却一直在减少。那就有危险了。其实这些巴菲特早说过,人们都知道,但是投资的时候就会糊涂。很多人管他们自己叫投资,我却说他们只是for fun,他们很在乎别人满不满意(这家公司),真正的投资者绝对是“目中无人”的,脑子里盯的就是这个企业,他不看周围有没有人买,他最好希望别人都不买。同样,如果我做一个上市公司,我也不理(华尔街)他们,我该干吗干吗,股价高低跟我没有关系的。

所以我买公司的时候,我有一个很大的鉴别因素就是,这家公司的行为跟华尔街对他的影响有多大的关联度?如果关联度越大,我买他的机会就越低。华尔街没什么错,华尔街永远是对的,它永远代表不同人的想法。但是你要自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如果自己没了主见,你要听华尔街的,你就乱了。

我的逻辑就是巴菲特的逻辑,原则上没有什么差异。差异是他熟悉的行业不等于是我熟悉的行业,所以他投的股票不等于是我要投的。去年他投了一家公司,我看了半天都没有看懂,果然,他投了以后,那支股票可能涨了50%、60%。人家问我是否着急,我说不着急。为什么?因为这不是我能赚到的钱。

反过来讲,比如我投网易这样的公司,这也不是他能够赚得到钱。再比如Google,巴菲特也没买。因为他对这个生意不了解,不了解没有赚到钱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如果你不了解也敢投,第一你也守不了那么久,80块买的,可能100块、120块也就卖了,其实你也赚不了钱;其次如果你四处这么做,可能早就亏光了。正因为没有在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和企业身上赚到钱,说明你犯的错误少。

我的很多成功的投资,好象行业根本不搭界,但是对我来说是相关的,就是因为我能够搞懂它,知道管理层是否在胡说八道,企业是否有一个好的机制,竞争对手是否比他强很多,三五年内他会胜出对手的地方在哪里……无非就是这些东西。看懂了,你就投。

比如我也曾赚过松下股票的钱,7块钱买的,涨到20多块卖了,放了大概有两三年的错误就可能致命。而且,长期而言,做空是肯定不对的,因为大市一定是向上的。价值投资者是会犯错误的。做空犯错的机会可能只有一次,只要你做空,总会有一次犯错的,何苦呢?

其实每个人都多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往往不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如果每个人把自己干过的不应该干的事情不干的话,结果的差异会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可以看看芒格讲的如何赚20000亿美金的例子。芒格也许真的心里素质好,传说曾经因为用margin两年内亏掉大部分身价(大概70年代的时候)。所以有了只需要富一次的说法。芒格大概可以算富过一次半的人了。

危机大概5-8年来一次,希望下一次来的时候你记得来这里看一眼,然后擦擦冷汗,然后把能投进去的钱全投进去。千万别借钱哦,因为没人知道市场疯狂起来到底有多疯狂。

巴菲特追求的是产品很难发生变化的公司,所以他买了后就可以长久持有。但他也说过,如果你能看懂变化,你将会赚到大钱。他说他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学会付高一点的价格去买未来成长性好的公司,据说芒格帮了很大的忙。

我们也不负债。负债的好处是可以发展快些。不负债的好处是可以活得长些。反正你借不借钱一生当中都会失去无穷机会的,但借钱可能会让你再也没机会了。

在理解的安全边际内,如果还有钱,当然可以再买。要注意的是,加码和想买的人多了(股价涨了)没关系,只和价值和机会成本有关。我认为Buffett花钱买BNI好过把钱放在长期国债上。BNI有很好的现金流及一定的成长和大片的地产,长期而言年回报应该能超过8%。

本文由期货入门网http://qihuo.169e.com整理发布,学习最实战《赢家期货特训课程》或期货开户,请加微信:17346575381(手机同号); QQ:23949051 把手。免费送全套赢家期货基础课程,加期货实战交流群学习体验!

猜你喜欢

全球关税查询表169e.com/tariff/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境贸易已成为许多企业和个人的重要选择。然而,复杂的关税政策和国际贸易规则常常让人望而却步。幸好,有了https://www.169e.com/tariff/,

2025-08-29

期货历史上最大跌幅和涨幅

期货市场中的最大跌幅和最大涨幅可以因不同的期货合约、市场和时间段而异。这些波动通常取决于标的资产的特性、市场情绪、供需因素和宏观经济事件等因素。在过去的历史中,一些特定期货合约

2023-09-08

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 cfa

CFA是指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FinancialAnalyst),是全球金融行业公认的最高资格之一。涵盖金融分析、投资管理、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知识,对金融

2023-05-11

安粮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安粮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7月9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专业期货经营机构,公司拥有期货行业全部牌照业务,包括: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资产管理、基金销售、投资

2023-04-14

期货经济和非经济业务 有什么区别

期货是一种金融工具,被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投机和套利等领域。在期货市场中,可以区分出经济业务和非经济业务两种类型。经济业务是指期货合约所代表的实物商品在未来交割的过程中,参与者

2023-04-14

期货公司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