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2-21 07:57:47 作者:期货资讯 浏览:133 次
除了支持私募基金机构参与期现结合的套期保值业务,目前证监会相关部门还在积极推动商品指数基金“入市”,从而引发更多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投资,进一步提升机构投资者在期货市场的资金占比。
基金公司投资标的扩围
基金公司投资出现了新动向。一边是,监管层正积极推动企业与私募机构参与期货市场,进一步提升机构投资者在期货市场的资金占比,这将有效提升期货市场运行质量。另一边是,近期市场上的创新型ETF品种集中出现,机构对于ETF市场争夺激烈,各种各样细分品种的ETF接连出现,投资者迎来了更多工具化的选择。
除了持续提升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当前证监会相关部门同样在积极引导推动企业与私募机构参与期货市场。
一位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证监会相关部门正双管齐下,一是支持期货类私募产品扩大投资范围——支持后者参与期现结合的套期保值业务,二是引导煤炭、电力、钢铁等行业企业学习了解基差定价机制,借助期货市场开展套保业务。
“这也是提升期货市场运行质量的一大重要步骤。”上述知情人士直言。由于当前期货市场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导致市场容易出现错误定价引发投机资本借机炒作牟利,令期货品种价格异常波动现象时常出现。因此相关部门寄希望引入更多企业、私募等机构投资者入场,加大期货市场理性投资程度以有效遏制投机炒作行为。
截至6月底,国内期货市场个人投资者资金规模高达1990亿元,占比43.08%,大幅超过企业(1069亿元,占比23.14%)与资管客户(1560亿元,占比33.77%)。
“不排除部分企业主基于避税的考量,通过开设个人账户参与期货投资,为企业采购大宗商品原材料进行套期保值。”一位期货公司经纪业务主管向记者透露,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风控管理机制,这类企业往往会将套期保值操作演变成单边投机行为。
在他看来,要引入更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相关部门需尽早在确立基差定价贸易方式方面取得进展,推动企业由原先的“长协定价”与“基准价+浮动价”模式向基差定价转变,由此创造新的期货套期保值需求。
“至于引导更多期货类私募产品入市,则需要在这类产品备案时允许他们参与期现结合的套期保值业务。”这位期货公司经纪业务主管透露,目前他发现不少期货类私募产品只能围绕期货市场开展跨品种套利与跨期套利交易,难以涉足期现结合的套期保值,导致他们无法吸引到产业资本投资并扩大资金规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除了支持私募基金机构参与期现结合的套期保值业务,目前证监会相关部门还在积极推动商品指数基金“入市”,从而引发更多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投资,进一步提升机构投资者在期货市场的资金占比。
推广基差交易
多位大宗商品贸易商向记者透露,当前多数企业在采购大宗商品原材料时,主要采取两种定价模式,一是“基准价+浮动价”,二是长协定价。
然而,这两种定价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都遇到不小的难题。究其原因,以“基准价+浮动价”为主的现货市场采集价格或指数未必准确反映市场最新的供需状况变化,导致不少下游企业怀疑上游企业通过操纵基准价或浮动价“虚高”大宗商品价格,拒绝履行相关贸易协议;而长协定价同样存在类似的烦恼,导致当前不少企业对签订与执行长协合同的积极性不高,不少长协合同同样存在履行困难。
“这也让相关部门看到吸引企业参与基差定价贸易,并通过期货市场对冲基差价格大幅波动风险的新契机。”上述期货公司经纪业务主管表示。
所谓基差定价,主要指特定大宗商品在某个特定时间与地点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差。由于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因此基差定价一方面更准确地反映当前大宗商品最新的供需状况变化,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规避基差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他透露,目前大商所、郑商所正与不少行业协会开展合作,吸引相关行业企业学习了解基差定价规则,以及相应的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操作技巧。
“目前收效不错。”这位期货公司经纪业务主管告诉记者。毕竟,很多企业也意识到“基准价+浮动价”与“长协定价”的弊端,又苦于找不到更合适的贸易定价机制,而基差定价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
但他坦言,当前要吸引企业采取基差定价进行大宗商品贸易,进而通过期货市场规避基差价格波动风险,最大的障碍是企业相应的考核机制尚未“跟上”。
上一篇:上一篇:外汇基础知识:外汇市场和期货市场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下一篇:国泰君安:市场极有可能正逐渐转向以公募基金为主导的行情